太极拳推手不仅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实用技击形式,也是提升太极拳防身和健身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我结合读《太极拳论》的体会,总结自己习练感悟,以供广大太极爱好者参考。
在进行太极拳打手时,我们常听到这句歌谣:“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这些话语从理论上阐述了正确运用推手技击的要领法则。
初学者在练习太极推手时最容易犯“顶、僵、丢、抗”四种错误。①“顶”指的是在与对手接触时劲力相互抵触而出现的局面;②“僵”则是指无法避开敌方攻击而陷入被动状态;③“丢”意味着没有将对手牢固地抓住,而导致失去控制;④“抗”则是一味使用自己的力量与对手抗衡,没有灵活性。这四种错误如果不加以克服,就可能影响到技术的运用。
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初学者往往追求效率和技巧,而急于求胜,这导致他们寸步不让,从而造成冒冲和角力的局面,不利于提高技能水平。②有些人沉迷于所谓的“化劲”,认为这是为了防止过度碰撞,但实际上却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更难以提升技能。
要达到推手中所要求的“沾连黏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分清轻重虚实,使之形成弹性的连接,当对方攻来时保持空闲,不阻挡对方力量(沾),柔软但不要硬顶(黏),平稳而不要僵硬(连);当对方退缩时,则应接住并且不要放弃(随)。这样才能维持双方之间的一致性和均衡性。
②掌握正确的技法应循序渐进,每次练习都应该遵循《太极拳论》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要熟悉单手盘圈法、二三正隅等多种技巧,并根据每个阶段调整自身身体部位上的虚实变化规律,让腰部成为联系上下肢转换力的核心,从而确保整体力量得到有效发挥。
③在推手中保持平衡至关重要,即通过某一点与对方向听取对方力量,然后进行走化改变形态,在不断运动中及时调整自身平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自如地变化。此也需练习如何跟着别人的节奏走——即所谓的人为主导,同时避免滞留——故称为主动或被动决定行动结果,如同《太极拳论》中的说法,“从人则活,从己则滞”。
最后,坚持长期训练并正确掌握方法要领,对待每一次锻炼都要持之以恒,不可急功近利。在同时强化拳架训练,因为像这种技术需要时间积累。一旦把两者融合得当,那么技术自然能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