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城,山峦交错、江水汹涌,这样的特殊环境,不仅磨砺人心,更孕育了无数武林奇才。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就曾记载过:“巴人善战”,这种习武的传统至今仍被重庆渝北区所继承,那里以“武术之乡”著称。
重庆城内,关于李腾蛟、余鼎山、张永隆等武林人物的故事流传甚广,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拳师李国操。他出生于湖北汉阳,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原名李大江。从小便对武术情有独钟,刻苦修炼,最终拜入武当门下深造。
据说1911年,当李国操独自前往四川时,他在三峡地区遇到了一个紧急情况,一艘木船被困在险恶的滩头急流中。正当危难之际,李国操勇敢地登岸帮助拉纤,使得船只安全通过。这段经历听起来有些传奇色彩,但足以证明他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随后,李国操先在都督府任职,再次西上成都,并担任多个军事职位。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个时期,他还曾担任查马长(镖房主任)和技术主任。在1918年的四川第一届武术擂台赛中,尽管比赛持续了好几个月,但最终没有人能够打败他,被誉为“金章”、“金牌擂主”。
1923年,他还成为刘伯承主办的泸州学校的一名教官。早期的巴蜀地区不仅人才辈出,而且各种门派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而洪门拳作为明末清初遗民创立的一种拳法,其名称源自明太祖“洪武”的字样,而这也是由来已久的一个秘密社团。
由于他的身手非凡,以及对两派(即洪门与其他)的深厚研究,使他成为重庆地区洪门拳最早传入者之一。他拥有的眼神、气势以及实力,让每一次挥舞手臂或踏步,都充满了威慑力,而他的轻功也让人难以捉摸。此外,他精通十八般技艺,还能熟练使用双枪,因此获得了许多美誉,如大拳师、大镖师,并且名声远播于巴蜀一带。
2025-01-24
2025-01-26
2025-01-24
2025-01-24
2025-02-05
2025-01-28
2025-01-30
2025-01-29
2025-01-24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