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探索太极拳练习意义与学武术最佳年龄的再思考

探索太极拳的内在价值与最佳学习年龄:一位50岁以上学员的体会

20年前,当我第一次听说“太极拳”这个名字时,我本能地将其视为一种武术,认为它是一种讲究拼搏和打击技巧的运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寻找一种更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当时我已是五十多岁,一直想找到一个能够代替过去激烈运动方式的项目。于是,我开始尝试学习太极拳。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认识到:尽管太极拳是以技击为基础,但其更深层次的宗旨和最终目的实际上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十三势歌诀》中提到:“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太极拳不仅能帮助预防疾病,还能治疗许多难以治愈的问题,它比许多药物更加有效,为人们提供了最宝贵的财富——健康。

太极拳独有的健身功能源于其特殊练习要领。这包括“在意不在力,在内不在外”的原则,即重视“练内”。例如,太极拳强调心静,不让杂念干扰,使精神高度集中。在动作中有静,在静止中有动,这样既锻炼身体,又养心灵。大脑得到了充分放松,神经系统得到调节,对全身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太極拳要求全身放松、柔软且刚劲,同时运用意气来控制身体 movements,以达到连贯无间、气流四溢的情况,从而促进经络通畅、气血循环良好,加速新陈代谢,让营养供应充足并及时排出废物,有助于有效地治愈疾病并增强体魄。

此外,“腰为主宰”,所有动作都依赖腰部带动运行,因为腰部是中枢,也包含主要脏腑,因此腰部活动必然带动内脏活动。通过逆式腹呼吸,可以加大横膈肌上下运动幅度,不仅吸入更多新鲜氧气扩大肺活量,还能改善消化功能。

至于“练外”,即对筋骨皮进行锻炼,其特点也是与其他运动不同的,如使四肢呈现由里向表深层次运转,并且每个部分都得到高强度、高效率锻炼。而双腿特别受到关注,因为它们承担着重要任务,比如站立支持力等,而常言所云“人老先老腿”,因此双腿必须保持力量和稳定性。

进一步学习后,我还发现了太極拳之文化深厚丰富的一面。它既是一门武术艺术,又是一个文化传统,是一门修身养性的高级技艺,因而被称为“哲学中的武术”、“文明中的功夫”。无论是在姿态优雅舒展还是行动缓慢均匀,无论是在韵味恢宏厚重或儒雅隽永,都反映出文化精髓。在修行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人的修养品质,如谦虚恭敬、从容镇定等,从而提升道德品质改变生活状态。

最后,在理解了这些要素之后,我意识到这并不仅限于个人实践,它也能够影响我们的劳动工作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将这些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我们应该把这套体系应用到我们的全部行为模式之中的理由。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