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秘籍解密:掌握八种身法与气血运转的奥秘
通背拳练习时,需将“纵壑”理念融入其中,使手臂周围的气血流动如同激荡的海洋,无限扩张;又能紧凑收缩,如同撤退的潮水,瞬间缩小。无论目光所指何方,身体便仿佛即刻抵达那一处,每一次动作都让人感受全身参与,而静止时则如同空中飘浮,无物可闻。这就是所谓的八种身法变换:
1.起势:像船只在涨潮时逐渐升高
2.落势:突然从高处坠入深井
3.钻透:磁力相吸,有空即穿过
4.翻滚:左右快速翻转,不断变化
5.伸展:像延长蛇颈,将短暂化为长久
6.收缩:曲成蜷缩状,将长久化为短暂
7.开阔:松弛开张,如同敞开的大门,没有不包容的地方
8.收摄:紧密聚集,万象归于一体
当操练手臂时,要避免使用粗暴之力;寻求实效而非虚构;柔和以求刚劲;曲折以寻直线;缓慢以追求迅速,全凭自然流露。必须防止打断力量,也要禁止拙劣之力,以求出手劲道持久。
重点是练习内力的力量,而非单纯学习招式。通过五行通背拳的操练,可以培养出内力的重要性,即所谓“空化力”。这在武功书上被强调:“难学者空化”,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练得出内力,出手才会有招式可言。如果仅仅学习招式而没有内力的支持,就容易被对手制约。这就是为什么说要注重在内力的锻炼上。
五行通背拳强调的是,“力由脊发”,意味着主宰、精妙和发挥都集中在后部,即背部。平日里操练的手臂活动,都应该依靠背部来引导,这样才能使整个身体内部外部协调统一,一致贯通,最终达到三关(脊椎、肩膀、肘关节)无阻碍状态,让力量从脊椎发散,从肩膀到肘关节,再到腕骨,然后至指尖,这样的连续不断输出使得整体效果更佳。
此外,当使用双手进行回击时,无论是回旋还是前进,都应尽量保持两侧相同的手法,这样可以增加前面的攻击质量和速度,同时锻炼各种抓挤、刨削或带领等技巧,使得用手的时候来去自如,不留缝隙。
关于五行通背拳中的“天籁法”,它要求做到的并不是任何明显的动作,只是一种电闪雷鸣般迅疾的手段。在平常操练中,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要将已发出的一次行动再取回重新开始。此外,在与敌人的交锋中,要采用翻滚战术,即双方接触后立即绕过对方形成新的攻击机会,而不是硬碰硬地正面对抗。此方式类似于两条头蛇遇到缝隙就会钻穿互相缠绕,不是硬拼斗争。而且每一个出击都应具备冷静急促、轻盈快捷、高度坚韧以及粘附持续性的特点,使其意图远达且力量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