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继光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期间,根据抗倭战事的需要,在宁波府镇海县甬江口的沙蟹岭西南角扎营驻防并训练新兵时,他结识了新科武状元杨斌。杨斌是张松溪的同门师弟,通过杨斌的引荐,张松溪、杨斌以及其他十一位师兄弟共同帮助戚继光训练新兵。在这段时间里,戚继光结合各位师兄弟的特长,汇聚了一套简洁实用的招数,并编成了能使士兵“惯勤肢体”、“活动手足”的拳套,这就是著名的“戚氏长拳”,也称为“《拳经》三十二势”。
参与编创此拳套并帮助训练新兵的是内家拳名家张松溪,他随后将这套技艺传入宁波民间,并成为宁波(四明)松溪内家拳套路系列中的重要入门之一。由于“戚氏长拳”与宁波“南兵拳”同出一源,所以两者应被视作是同源异流。
戚氏长拳是一个综合了多种技巧的优秀技艺,它集中了长拳与短打在劲力和技法上的不同优势,同时融合了踢、拿、跌、打等多方面内容,使其既有强大的攻击力又有灵活机动性,因此它不仅能够满足战斗需求,而且具有极高的实战价值。此外,它总结了一些精辟的心法原则,如上下相承,与敌制胜,无穷变化等,这些原则至今仍被后世武术家所推崇。
据夏宝峰祖传资料介绍,“南兵拳”又名雄或长,是典型浙东南风格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手脚相应,有刚柔并举之美,可以先后颠倒,但前后都可势势相连,有明眼快手力脚便身等特点,被奉为兵营之宝。自清末以来,该技术广泛流行于浙东沿海地区,其中包括陈贞石、夏枝溪、小雄鸡等人,他们都是该技术的大师级人物。而现在夏宝峰作为现任会长,不仅是一位资深武术教练,也是铁佛寺武术总教练和浙江省1A级裁判。
然而,对于为什么两个似乎来源相同却存在差异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方法不同,以及某些关键步骤可能被分拆成不同的组合而已。例如第十六个步骤,即鬼蹴脚抢人先着,再补上红拳,然后背弓颠补披揭起,最终靠妙难传穿心肘。这一步骤在戚氏长拳中算作一个完整单元,而在南兵款中可能会被细化为几个独立步骤来进行更详尽地演示和理解,从而形成数量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表面上看似有些许差异,但实际上这些技艺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情缘,一直流传至今,为中国最有实战性的功夫提供了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一章篇章。
2024-12-29
2024-12-29
2024-12-29
2024-12-29
2024-12-29
2024-12-29
2024-12-29
2025-01-06
2024-12-29
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