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于不断有人推动传统的发展,不断将适合当代的理念融入武术中。这一点正体现在昆仑太极门内。
昆仑太极拳源自老子的道家哲学,是一种以动静相间、刚柔相济为特点的内家拳种。它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提升心智,使人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一理念深植于昆仑太极拳之中,它要求练习者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真正的内外兼修。
昆仑太极拳具有八大特点,每一个特点都代表了一种修行方式。在实践中,我们遵循“收心、巡气、凝神、展窍、开宫、筑基、练己、得药”这样的过程,以达到阴阳平衡,这是历代道士和修仙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据说,在元末明初时期,张三丰将昆仑派的武学整理成太极十三式,并保存在武当山上。而昆仑太极拳则吸收了这些精髓,并形成了独特的内家拳术。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昆仑太极拳在近代并未被广泛传承,只有少数师傅秘密地继续教授这一技艺。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位名叫堤克鲁·呼图克图的人物,将其带到了上海,与吴佩孚的贴身甲卫智立禅师相遇,从而开始向外传播。此后,这一技艺逐渐流入四川地区,但由于各种因素,如政治运动等,最终几乎消失在人们视野之外,只留下几位幸存者,如赵子虬先生和周北溪先生,他们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公开报道或撰写相关文章。
2014年1月,昆仑太極門成功申办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这标志着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终于得到了官方认可和保护,为其未来更好地保留和传承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