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门拳,源自南北两派的精华,融合了内外两家风格的独特魅力。它以攻为主,强调攻击与防御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以“角度、速度、力度”三维一体的挤击技术为核心理念。余门拳深谙以快制胜之道,一快百无解。
在练拳过程中,余门拳注重五个部位——身、手、足、眼和心——统一协调达到“身到、手到、足到、眼到、心到的”标准,这使得练习者能够展现出流星般飞速的手脚和电闪雷鸣般敏捷的目光,同时腰部如蛇一般灵活,足步如钻石坚硬有力。
七大关节,即头肩肘手胯膝足,是余门拳展示其全面的打法。从长距离的远攻至零距离近战,每一种都蕴含着七锋齐施的威力。这不仅体现了武术高超,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余门拳还融入了儒道学说的智慧,“虚实明暗阴阳消长生克制化”,这种应对哲学让其在武林中拥有独特的地位。此外,它不仅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教导,无论是打擂还是教学,都能展现出这门拳艺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在历史上,余门拳多次在擂台赛事中脱颖而出。1918年,在成都青羊宫举行的一场名叫“青羊宫打擂”的比赛中,由于余发斋和子儿鼎山的大显神威,他们赢得了蜀中的盛名。而1920年的黉学巷打擂更是震惊四方,当时刘湘部二师长朱兆南设立了一场考评国术教官大会,众多武师豪杰竞技,最终由余鼎山夺魁受聘,这一事件轰动重庆。
1932年的春季国术观摩赛更是留下了一段佳话,那里有1000多人参加单循环擂台赛,其中刘梓明凭借卓越表现荣获金章,并被市政府军乐队带领游街扬名。在1933年的第二次国考上,又有三位来自余門的人物获得金奖,与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合影留念,为此功绩树碑纪念。
总结来说,通过不断地挑战与创新,无数英雄人物把自己的努力付诸实践,使得这个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地方武术变成了世界范围内所公认的一种先进文化遗产。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21
2024-12-19
2024-12-21
2024-12-20
2024-12-20
2024-12-24
2024-12-21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