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老山乡,瑶人拳始终是当地武术的守护者。它的起源被云雾缭绕,仿佛是一首未曾完成的民谣。在这片多岩少林的地方,瑶人的身材显得有些矮小,而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似乎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战斗。
他们住在低矮的小屋里,没有专门的厨房,只能在火塘边取暖做饭。烟雾四溢,在这个狭窄空间中弥漫开来,就像一层厚重的迷雾,让人难以分辨真伪。当时强盗入室抢劫时,这种环境成了瑶人们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一道防线。蹲在地上的人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切,却被烟熏瞎了眼,不禁泪流满面。而那些留心观察和总结经验的人们,将这些日常技能融入到了拳法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又高效的手段。
生存于荆棘丛生的环境中,他们必须学会缩小身躯,以此来钻进森林深处,用这种方式去追猎野兽。这不仅是为了食物,也是为了生存。这份对于自然、对抗与合作之间微妙平衡的心理体验,是逢门拳所承载的情感和智慧。
瑶人们并没有刻意去练功,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天然的体质成就天然的功夫。舂米可以锻炼脚力筛米则能练就乱环决。这样一种本能般的手法,使得他们拥有一只灵巧如猿猴,一猛似虎豹的大自然力量,即便是在传承这门技艺时也只需简单单操功架,没有复杂套路。
据族谱记载,徐氏祖先原本居住在江西,但随着明朝洪武年间贵州黎平民变,他被派为第四路先锋驻扎于黎平府,并最终定居下来繁衍子孙至清代,其后裔弃政从商成为大族,并接受了来自瑶人的传授,从而将家传战场武功融入其中,加以修整完善,最终命名为逢门拳。
相比原始瑶人拳,逢门拳保留了原有的技术,同时发展出了更多内涵,如吞吐沉浮、闪展腾挪、贴身夺位等,更具实战性。此外,它还拥有圈手作为母拳配以乱环诀,可以千变万化;步法采用身带步,又称圈步;器械方面,则只有棍法,无论哪一种都只有单操功架,没有复杂套路。
总结来说,逢门拳并不只是一个打击技巧,它更像是古老技击理念的一个实践。在这里,每一次挥动手臂,每一次踏出脚步,都蕴含着对敌人的杀意,而不是表演给别人看。这就是为什么说“只杀敌,不表演”。
2024-12-20
2024-12-20
2024-12-18
2024-12-20
2024-12-24
2024-12-18
2024-12-20
2024-12-14
2024-12-11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