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拳,乃后唐、北宋道家隐士陈博所创。陈博,字图南,宋太宗时赐号“希夷先生”,故后人称之为“陈希夷”。据说,当年陈希夷隐居西岳华山云台观中,在研读群书、深究经史的间隙,他开始创造六合八法拳,以强身健体、治病延年,并最终达到了长寿百岁的境界。
继承了陈希夷衣钵的人物,有河南鹿邑县隐山人李东风。他传授给关杰和刘钧声等;另有宋元通亦精习此拳,并传人有园融、刘崐、李梨、张学礼和张继善等。随后潘致和也得其技,传人有杨景群、达远、高士奇、三藏智者等。自此,八法拳便流传于燕豫川陕一带。
至清道光年间,直隶(河北)昌平黄花镇人陳光第,从李东风再传的达远和李静然学习此技,又从李蝉道人练习心意神功,最终集各师之长而尽得此拳之精华。此外,还有潘致和之杨景群以此拳变化为导气医病之法,被称为“先天十二势”。
光绪年间,辽宁铁城岭人吴翼翠先拜阎国兴为师,然后又师事陳光弟专修心意八法。两位老师虽同源不同流派,其内在奥义亦各具特色。吴翼翠遂将两位老者的遗教融会贯通,使这门技艺日趋完美无瑕。
由于八法拳是一门内家武术的精华,每代师傅都有一套不公开传授给非英豪无私惠贤者以外的人。这项艺术虽然在中国北方民间流传了千余年,但却极少有人能公开学习。一直到吴翼翠先生担忧这门艺术可能失傳,他才在上海及其他地方公开教授,这样八法拳才逐渐被推广至全国各地。
吴翼翠先生所教授的技术,现在仍被众多知名人物掌握,其中包括梁子鹏与陳亦仁,他们分别在广州进行教学,让更多高明人才接收到这门技能。在粤港地区,此技术主要由梁子鹏与陳亦仁所教授,而他们受过培训的人员包括曾根、何荣基以及潘炎流等。此外,也还有来自广西周树生的代表人物。
解释
"八法"指的是这一套内家武术中的核心原则,它包含了六个基本要素:气行集神、一骨一劲、一动一空、二沉二软、三转三圆四虚四实五断五连六摄六放七守七入 八守九用十凝十放十一动十一静十二存十二发十三立十三坐十四休十四起十五静十五动十六停十六运十七开十七合十八固十八松二十变二十化二十存二十发
体合于心:身体必须听从大脑的指挥,一旦脱离大脑控制,便无法控制。
心合予意:大脑产生想念,与这些想念保持一致。
意合于气:通过意念来引导呼吸,让血液循环顺畅。
气合于神:精神振奋才能促使血液循环持久。
神合于动:精神状态良好才能有效地控制身体运动。
动合于空:身体活动必须伴随着精神状态的一致性,无论是移动还是停止,都应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既不是完全停顿也不是持续移动,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种虚无状态,这就是动与空相结合的一个概念。而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练习者实现招式上的自然流畅,不断变化,同时保持力量不衰减且不会出现紧张或僵硬的情况。这意味着即使招式看似缓慢,也能表现出强大的力量;即使招式迅速,也不会感到慌乱或混乱;同时又保持柔韧性而不失刚劲力度。
因此,这种武术被人们誉为“心意”或“内家的轻功”,因为它要求练习者要将所有行动都建立在对自己的理解和信任上,以及对自身潜力的充分认识。当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身体灵活运用到极限时,那么他就能做出任何事情,如同一个真正的大舞蹈演员一样,只需一点点微小的手势,就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情感层次。
2024-12-09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21
2024-12-12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2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