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武林门派探秘牛街白猿通背拳在自然中的演练

通背拳,这一门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根据明代黄宗羲的记载,通背拳在六路歌诀中就已有“佑神通臂最为高”的描述。其子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对六路进行了进一步的注释:“通臂,长拳也”,这说明明代时期通背拳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

白猿通背拳起源于唐末宋初,由陈抟老祖所传,并经过多个朝代的传承,最终在清代道光年间由鲁云清带入北京,逐渐形成以石鸿胜为代表的白猿通背拳。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被广泛传播于京城。

石鸿胜师承后,在京授徒,他收弟子包括张文成、刘子英、项仲山、马晓合和韩洞一,其中马晓合是先师学艺经刘子英介紹向石鸿胜拜师。此后由于马晓合出生于牛街回族地区,因此白猿通背拳开始在牛街地区被教授和继承,使得该地区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

白猿通背拳效仿猴子的灵活姿态,其动作灵动而快捷,不仅内功修养丰富,还注重外形与内力相结合。练习者需要通过舒展的大方动作来松开身体,让气血流畅地运行,从而达到周身运转、气血贯穿全身的效果。

此外,该武术强调道家的内修理念,以“似圆非圆气化圆”、“虚实变化意中传”等概念指导练习,同时强调内外兼修作为基础。在技术上,它要求头部要保持稳定,如同琵琶骨般轻盈,而手法则需像扇子一样快速无阻;呼吸方面,则要求吸取胸中的空气沉下到丹田,再聚焦心神,让意志悬挂于顶端;步法则是四六步,每一步都要训练得恰到好处且不偏离中心线;最后,在劲功方面,要确保出手冷静,但行走时要充满活力,一指即可成为正面力量来源。

总之,白猿通背拳非常注重基本功训练,每一个招式都从基础如活背法及操桩打袋开始,以求体会到身顺功沉之后再追求技艺上的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拍击摔劈剁等方式来锻炼手臂力量并磨砺工夫。而那句著名的话语“练拳先练功,功到自然成”对于这一门武术来说尤其适用,因为它能够帮助练习者自然而然地掌握所有技能。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