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手型 (一)拳 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 (二)掌 42式、杨式、孙式、吴式: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 陈式:大拇指根合向小指,指尖后仰,其余四指依次向手背方向舒展错开。 (三)勾 42式、杨式: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吴式:拇指、食指和中指尖自然捏拢,微屈腕;无名指和小指屈向掌心。 陈式:五指指尖自然捏拢。 二、主要手法 (一)拳法 1.冲拳 ①冲拳:杨式、孙式、吴式、42式:幸自腰立拳向前打出,高不过肩,低不过胸,力达拳面。 陈式:拳经胸前内旋弹抖打出,拳心朝下,力达拳面。 ②反冲拳:杨式、吴式、42式:臂内旋拳眼朝斜下,经耳旁向斜前方打出,高与头平。 2.栽拳 杨式、陈式、孙式、42式:拳自耳旁向前下方打出,拳面斜朝下,拳心朝内,高与膝平,臂自然伸直,力达拳面。 3.搬拳 杨式、42式:屈臂俯拳,自异侧面上,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翻至体前或体侧,手臂呈弧形。 孙式:前臂翻转握拳平屈于体前,拳心朝下,拳眼朝内。 4.撇拳 杨式、吴式、42式:一手握拳屈臂,拳心朝下,自异侧向前上方翻臂撇打,拳心朝上, 臂呈弧形。 5.贯拳 杨式、吴式、42式:两拳自下经两侧,臂内旋向前圈贯与耳同高,拳眼斜朝下,两臂呈弧形。 单贯拳同此要求,拳略高于头。 6.砸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上向下砸;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7.侧崩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内向外斜下弧形弹抖打出,拳眼向内,力达拳轮。 8.双拳横抖 陈式:两拳向左(或右),左(右)手臂外旋,右(左)手臂内旋,向左(右)横抖打出;左(右)拳心朝上,右(左)拳心斜朝下,力达拳眼。 9.双分横抖 陈式:两臂外翻,双拳由左右向下弹抖打出,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10.握拳 孙式:两拳的拳心朝下或朝上,自腰部向前撞击,力达拳面。 (二)掌法 1.推掌 ①单推拿:杨式、孙式、42式:掌须经耳旁臂内旋向前立掌推出,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根。 陈式:臂内旋立掌或平价前推出,立掌掌心斜朝前,力达掌根;平掌掌心朝下,力达掌外侧。吴式:拇指一侧朝上,单指朝前经耳旁内旋向前推出成立掌,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心。 ②双推掌:两掌自胸前同时向前推出,掌指朝上,宽不过肩,高不过眼,力达掌根。 2.搂掌:掌自异侧经体前弧形下搂至膝外侧,掌心朝下,掌指朝前。 3.拦掌:杨式、陈式、吴式、42式:掌经体侧向上,立掌向胸前拦,掌心朝异侧,掌指斜朝上。 4.分掌 ①平分掌 杨式、陈式、42式:两掌屈臂交叉于胸前,两臂内旋经面前弧形向左、右分开,两掌高与耳平,两掌朝外,掌指朝上。 孙式:两臂屈于胸前,手心相对,两手向左、右内旋分开,掌心朝外,掌指朝上。 吴式:两腕在头前上方交叉,掌心朝外,向身体两侧弧形分开,拇指侧朝上。 ②斜分掌:两手交叉或相抱,斜向上下或前后分开。 5.云掌 ①立云掌:两掌在体前上下交替呈立圆运转。 ②平云掌:掌心朝上,在体前或体侧呈平国运转。 6.穿掌:侧掌或平掌沿体前、臂、腿穿伸,指尖与穿伸方向相同,力达指尖。 7.架掌:手臂内旋掌自下向前上架至头侧上方,臂呈弧形,掌心朝外,掌高过头。 8.抱掌:杨式、42式:两掌合抱,两臂保持弧形,两腋须留有空隙。 9.插掌:杨式、吴式:一手自上向前弧形下插,臂自然伸直,掌指朝斜前下方。 10.开手 孙式:两手掌心相对,手指朝上,指尖高与肩平,两手平开与肩同宽。 11.合手:孙式:两手自左、右向胸前合拢,与头同宽。 12.挑掌:杨式、孙式、42式:侧掌自下向上屈臂挑起,掌指向上,指尖高不过眉,腋部须留有空隙。 13.捋:臂呈弧形,单手或双手向左(或右)侧后把,臂须外旋或内旋,动作走弧形。 14.按:单掌或双掌自上而下为下按;自后经下向前弧行推出为前按。 (三)臂法 1.屈臂呈弧形举于体前,掌心朝内,力达前臂外侧。 2.挤: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扶于屈臂手的腕部或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前挤,臂撑圆,高不过肩。 (四)肘法 1.双分顶肘 陈式:两臂屈肘叠臂交叉于体前,拳心朝下,以两肘尖迅速向两侧下方发力顶出,力达肘尖。 2.滚压肘 42式:前臂外旋向前下滚压至体前,力达前臂外侧。 三、主要步型 (一)弓步 1、42式、杨式、陈式、孙式:前腿全脚着地,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过脚尖,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内扣斜前方约45°,两脚横向距离约10至20厘米。陈式的弓步后腿膝关节微屈。 吴式:前腿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两脚尖均朝前,后脚尖外撇不得超过 20厘米,两脚外缘横向距离不超过肩宽(称为川字步)。 2、侧弓步: 吴式、孙式、42式:两脚斜平行,一腿屈膝侧弓,另一腿侧向开撑,自然伸直。 (二)虚步 杨式、陈式、孙式、42式:一腿屈膝半蹲,全脚着地,脚尖斜朝前,另一腿微屈,脚前掌或脚跟点地。 吴式:后脚尖朝前或微外撤,两脚外缘同肩宽,其余均与上相同。 (三)马步 1.马步 吴式:两脚开立下蹲,间距约2~3脚宽,两脚外撇约30°,两膝与脚尖同方向,膝垂直方向不可超过脚尖。 2.偏马步 陈式:重心偏右或偏左,其余要求与马步相同。 3.半马步 42式:一脚脚尖朝前,另一脚脚尖朝侧,其余要求与马步同。 (四)仆步 杨式、陈式、吴式、42式:一腿全蹲,膝与脚尖稍外撇;另一腿自然伸直,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两脚着地。 (五)跌叉 陈式:前腿伸直平铺地面,脚尖上翘;后腿屈膝,膝关节内侧着地。 (六)丁步 陈式、孙式、42式: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脚以脚前掌点于支撑脚内侧。 (七)歇步 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脚尖外撤,全脚着地展脚脚尖向前,脚跟离地,臀部接近脚跟。 (八)独立步 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高于水平。杨式、陈式: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斜朝前。 孙式: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微上翘。 吴式:第一种是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斜朝前;第二种是脚尖外撇上翘;第三种是膝外展,脚尖内扣上翘。 42式:一种是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斜朝前;另一种是膝外展,脚尖内扣上翘。 (九)平行步 两脚分开,脚尖朝前,屈膝下蹲或自然直立,两脚外缘同肩宽。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