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拳友向我询问:“‘舍已从人’易于理解,但‘舍近求远’如何解释?”我对此进行了简要回答。
在太极拳学术研究中,“舍近求远”被视为错误而备受批评;然而,我认为“舍近求远”是“舍己从人”的具体实践和应用。这种理解得到了许多拳友的认可。
野马分鬃攻腋下,其运用方式是一臂被采捩“舍近”,而另一臂顺势“走化”,实现了这一点。此外,玉女穿梭势“摇化单臂托手上”也是如此运行,其中一臂遇力则为“走化”,另一臂顺势则为“粘托”。
对于我的解答,拳友表示深表赞赏。事实上,无论是任何武功技巧的运用,都涉及到一种原则,即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来达到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舍近谋远、舍己取义、以身作则”。如果没有这样做,便可能陷入机械重复,不仅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而且会失去灵活性和针对性。
2009年,在《少林与太极》杂志上,我曾与浙江魏坤梁老师就这个话题进行过一次探讨。我非常尊重魏老师的意见,并且与他建立了一份良好的关系。但是我始终坚持认为,在太极拳修炼中,要想通过自身的力量去适应对方,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或依赖对方,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这正如王宗岳先生在他的《太极拳论》中所说:“多悟者不必多误。”因此,“多误”还是“多悟”,这还需我们通过实践来检验。
王宗岳先生的话语中的意思并非简单地否定了所有形式的人体动态练习,而是提倡一种更高层次的人体运动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审慎地看待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才能将其转化成实际行动。
由于对这一话题持有积极态度,我不得不面临着来自不同角色的各种指责。而为了避免无谓的争执,我决定暂时停止公开发表相关观点,而专注于内心世界的修炼,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这些理论观点是否正确。
最后,由于一个朋友的问题,我写下了这些文字,以供大家参考,并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帮助或启示。如果你有其他问题,也请随时提出,让我们一起探讨和学习。
2025-03-24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4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