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资讯十八般兵器中的矛物品考究

在古老的战场上,矛曾经是兵器中最为长远的一种,甚至有“丈八蛇矛”的称号。然而,这样的长度并不意味着使用周制的尺寸,一丈四尺才算是真正的丈量。而这样的兵器,从周代或更早之前就已经存在,它们的使用法则相对简单,不如后来的武术那样复杂和精细。在车战时期,由于战斗距离较远,需要一件能够覆盖较大范围的武器,因此利用了枪矛作为进攻工具,并辅以箭弩。矛之所以会有这么长,是因为它要满足这个需求。

随着战争进入马战时代,矛开始显得过于笨重,不够灵活,因此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枪而不是矛。到了近代火器兴起的时候,古老兵刃被淘汰,大多数习武者也不再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武器,而是选择更加现代化的刀枪等法。但即使如此,有些旧书中的记载仍然保留了关于矛技巧的描述,如《长矛八法》,可能是一些有心人士为了后人所做出的记录。

实际上,矛可以说是刺兵的一种,也是枪械发展前的前身。在原始社会,当人类首次用兽角、竹片和尖形石块进行猎杀时,那就是一种非常原始形式的人类武器。当柄加装在这些尖端之后,就形成了最初版本的矛。而在周代五种主要兵器中,其中两种就是由这种原型演变而来的。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发现了一批秦朝军队遗物,其中包括秦弓、镞、矛、戈、钺以及吴钩等,这些都来自两千二百年前的秦朝军队装备。在这批出土文物中,我们还能看到那些三公尺左右长度的大木柄,以及下端装饰有铜制品的手持兵器有的甚至达到6.3公尺那么长。

汉代时期,对于各种形式和名称也有一定的规定,比如刘熙在《释名·释兵》中提到:“冒也,即刃下冒之。”并且解释道:“入地也,用以松椟作之。”

同样,在汉代,《释名·释用器》中的记载表明,“仇”字代表的是讨伐敌人的意思,而“小 矛”则指的是延伸出去达到的东西。这一切都反映出了当时对于不同的武器和它们功能的认知与理解。最后,还有一段记载来自《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其中提到越王勾践带上了唐夷甲(一种强大的盔甲),光剑(一种锋利无匹的小剑)以及屈卢之杖(一个特殊类型的手持weapon)。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