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谙古典韵味
从唐朝飞虹子的时代到清朝眉姑的传承,再到现代,崆峒派武学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不仅源远流长,更是融合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庄子》、《尔雅》、《史记》中提到的“空同之人武”,便预示着这门武术早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唐代,是崆峒派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李白诗中的“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荡”正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兴盛。在这一时期,“派”开始形成,而第一代掌派人飞虹子则吸收当地舞蹈元素,为崆峒派 武功“花架门”的形成打下基础。
到了晚清,这门武术达到了鼎盛,其影响力甚至跨越地域,最终在广东得到了深入发展。袁一飞和胡飞子两位掌柜均为广东人,他们不仅将此门武学推向巅峰,而且还将其作为抵御外敌的一种手段。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关于崆峒派的认识却有所偏差。许多人认为它只是一种虚构的情节,只存在于文学作品或影视剧情中。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集修身、养性、健体和技击于一体的高级武学,它以柔美为主,以弧线、曲线的手法展现出一种独特而优雅的风格。
除了剑术以外,崆峒派也使用扇子、拂尘、铁耙等多样化武器。此外,它还有先天十八罗汉、八卦掌以及笑傲乾坤风流扇等拳术套路,这些都融入了佛道儒三家文化,使得这个宗教背景下的武学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就有释妙林大师,他不仅是一个佛教住持,也是继承者之一。他与第十代掌牌人的燕飞霞结缘,并受遗嘱管理珍贵物品“田黄石”,致力于振兴这项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比原有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如燕飞霞这样的人物,她17岁就获得世界冠军,并且成为五大门派中最年轻的一位掌柜。这一切都证明了尽管时间不断更迭,但这种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从未真正消亡过,而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得到不同形式上的表现和发扬光大。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