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自学教学视频:探索太极拳技击之道-罗名花 李万斌
在太极拳的实践中,独具特色的技击功夫是其生命和精华。历史上杨家父子凭借太极拳技击功夫被公认为“杨无敌”,展现了人们对太极拳技击的向往。然而,“十年寒窗九年拳,九年太极不出门”,使得许多爱好者敬而远之。掌握太極拳真功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在所有行功如盘架子、推手和散手中,开与合、虚与实、刚与柔、曲与直、松与紧等概念都是对立统一的,都蕴含着深刻的阴阳哲理。这正如《太極拳論》所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就是说,离开了阴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就背离了太極拳运动的正确轨道。
然而,一味地要求柔缓松用,用意不用力,却忽视了刚落点、先发制人的重要性,这似乎违反了太極拳技擊對立統一原則。在實踐中,柔以引化黏随,而當我控制住對方重心,順勢擊發時,就需要剛劲。而剛落點,即指行打時路線中間宜柔至達擊打目標時宜剛,只柔無剛,要摧毁敵人快速解決戰鬥就難以實現。
輕與重輕為陰重為陽,有些人只知道所謂“迈步如猫行”,卻不知猫行之輕是为了不惊动猎物而使自己占据有利位置,一旦得到机会,猫则会快如脱缰之马跃起出击。在技術訓練中動作輕靈是为了能夠八面轉換八方出擊,其作黏依化引而輕靈,一旦出擊則須沉重剛實。纵跳向上宜轻灵下踏下打则宜沉重。
松與緊松為陰緊為陽,只松不緊,在技術訓練時只能被打。所謂“讓中不讓”、“柔過劲、刚落点”,都是松中有緊的表現。而且在實戰中承受敵人的攻勢,也須肌肉有一定的緊張來相抵抗。
对于技术训练,我也有几个想要表达的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技术训练,我们应该注重技术力量速度综合发展,不仅要讲究“四两拨千斤”的运用,还要通过竞技形式来提高自身实战能力,使得我们的推手更具有实际战斗力的表现。
其次,我们应该将技术训练从玄学走向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空谈到实际操作,让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门古老艺术中的奥秘和技能,而不是像一些人那样,把它说得神乎其神,将其变成一种玄学或宗教信仰,而不是科学研究或体育项目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功在实践”这一点,无论是在推手还是散手等其他形式中的训练,都必须注入大量的实战经验,使我们的身体习惯于这种激烈、高强度的情境,从而提升自己的防御和攻击能力,并最终达到能够胜任各种不同的战斗场景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赞那些经常进行模拟战斗训练,以及那些不断追求高水平比赛成绩的人,他们因为这些努力而变得更加强大,更接近于成为真正合格的武术家或选手。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学习过程还是在应用过程当中,都应当坚持脚踏实地,不断追求进步,不断修炼,不断超越自己,以此来培养良好的习惯,同时也能让我们逐渐领悟到武术内涵深刻意义上的智慧及美德,最终达到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