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舞台上李胜花和吕春亭展示中规中矩的太极功夫探索中国武术中的拳法之美

一、规范是练拳的起点

我认为,太极拳中存在不遵守规范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初学者由于动作生疏无法准确掌握动作要求,从而导致规范失去准确性;(二)较有经验的练习者未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形成了固定的错误,使得规范也随之失准;(三)有些人没有阅读相关书籍,不重视规范,将自己的方式随意进行,经过多年积累形成顽固性的错误,这种情况对太极拳的影响很大。后两种情况是严重妨碍太极拳规范执行的障碍。

明显地,没有规则,就会丧失太极拳本质特征,其养生、技击和艺术功能都将无从谈起。因此,对于任何时候来说,都不能忽略或放弃太极拳中的规则。

二、从基础规范开始

基础规范是初学者的必修课,也是经常练习多年的高手要不断锻炼的重要内容。所谓基础,是指太极对身法基本要求,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在人们看来这些都是常识,但真正把每一个要点掌握好,并在实践中贯彻始终并非易事。

比如,在起势时双臂前举与下蹲下按过程中,要坚持沉肩坠肘原则,即先沉后举臂至终点时肘尖必须指向地面。这叫做起手沉肩坠肘;在下按时,则应先松肩垂肘再落手,这称为落手沉肩均膝。同时,还需注意气息下沉和百会上领,以形成对拔之势。在其他所有打招式中,也应细致研究这些基础规定,深刻理解其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基础,养成正确的习惯。

三、将动作细化到微妙处

太极拳中的动作非常精细,它们甚至需要在微小的地方寻求完善。我认为,我们应该追求几个方面:

研究圆弧线条规律性。

研究每个招式完整性。

研究技术内涵深度。

四、修正姿态提高水平

过去,我们学习武术不仅要学会架子,还要通过拆解和捏合来提高架子的质量。但现在虽然难以遇到能拆解和捏合架子的师傅,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武功理念和法门之间相互间自我调整。此外,有些标准,如身体保持平衡、中正站立收缩腹部等,更需要由朋友之间相互指导,而一些标准,如放松身体进入静止状态,用腰部发力等,则更依赖于个人反复训练,最终找到那份感觉,让自己了解这就是符合规矩。总结来说,无论何种形式,无论何种级别,无论何种阶段,只有遵循正确的标准,那么我们的姿态才算纯净,那样才能够展现出我们武术真谛。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