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资料网:太极拳技击的实践与认识-罗名花 李万斌
在探讨太极拳技击时,我们往往被其独具特色的柔韧和阴阳哲理所吸引。历史上,杨家父子凭借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成为了无敌之手,这种对太极拳的向往却常常因为缺乏实际训练而未能实现。十年寒窗九年拳,九年太极不出门,这样的情况让爱好者敬而远之。
在太极拳的各种行功中,如盘架子、推手和散手,每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刻的阴阳哲理,如开与合、虚与实、刚与柔等。这一点正如《太极拳论》所言:“太极者,无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这意味着离开了阴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就背离了正确的技术路线。
然而,一味地追求柔弱,用意不用力,却忽视了刚劲和力量。在实战中,要想有效应对对方,只有结合内外兼修,既要有柔软,又要有坚硬。过分强调“四两拨千斤”,忽视了刚劲相克的情况,不仅违背了技术原则,也无法在实际战斗中取得胜利。
轻重也是如此,有的人只知道轻灵快捷,却忘记了一旦需要力量的时候,更需要沉重。就像猫猎物时的一举致命一样,在战斗中也需快速转变,从轻松到沉稳,从软弱到强大。
松紧同样重要,只是松不紧的话,就只能被打。而“让中不让”、“柔过劲、刚落点”,都是以松为基础,以紧为辅助。这要求我们在每一次发招时,都要保持适度紧张,以确保有效抵御或攻击。
刘晚苍先生曾说:“推手不能只讲‘用意不用力’。”他提倡的是技术、力量与速度综合运用的推手,而不是片面的理论表演。他认为通过竞技推手可以提高技术水平,使得运动更加健康发展。
汪永泉先生则更直接,他说:“我能发人是因为知道用劲的窍门,我招熟练掌握时机。我熟能生巧嘛。”
总结来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应该踏踏实地进行科学训练,而不是空谈玄学或机械模仿。不断求索,并将学习融入实际训练中,将才能逐步提升至高水平。此外,加强散手训练,以及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对于培养优秀高手至关重要。习艺非易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前进,是通向成功最可靠途径。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