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全真龙门派传人之逢门拳秘籍

我在山间的日子里,见识了许多人称为“逢门拳”的瑶人拳。关于它的起源,传说不详,但似乎与当地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这里的人们身材偏矮,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创造了一种适应这种生存条件的拳法——功架极低。

古时,这里的居民家中没有专门的厨房,只能在房间内点火取暖和做饭。在明火燃烧时,烟雾四溢,要是站着的话,便会被熏得泪流满面什么也看不清。但这也是出于自卫的一种巧妙:蹲下来的样子让强盗们一进门就被熏瞎了,而自己却能清楚看到他们,从容拿起刀或柴棒敲断他们的手脚。这一种生活习惯最终融入到了瑶人的战斗技巧中。

当人们去打猎时,因为周围都是荆棘丛生,要想跑得快,就必须缩起身子钻进去。这类技能后来都成了拳法的一部分。因此,“原始瑶人拳”的特点就是先蹲下来、缩起身子钻进去,再展开其技法,即撂倒再擒拿捆死,或痛下杀手直接报废。

这些技术随时间推移,被用于部落间的人与人的战争,最终成为了杀敌术,却渐渐成为秘传。在自然界学习武艺,不刻意练功,是瑶人们长期生活在山里、打猎劳作的一个结果。而天然体质和天然功夫,如舂米练脚力筛米成乱环决,也是这样的结晶。

据族谱记载,我徐氏祖上原籍江西,为朝廷武官,在明洪武年间,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我们祖上作为平乱第四路先锋领兵驻扎于黎平府,从此定居繁衍。我家族早已弃政从商,并成为大族,对此带来了新的变化。当我们接收到瑶人的传授并习之有成,将家传战场武功融入其中,加以修整完善,便命名为逢门拳。

相比原始瑶人拳,逢门拳保留了原有的技术,又不再局限于单一低架,而是讲究吞吐沉浮、闪展腾挪、贴身夺位、封门拔根等多变多样的技巧。它以“圈手”为母,以“乱环诀”配套,可以千变万化;步法则以“圈步”著称,没有固定的套路,只有单操功架;器械方面仅保留棍法,也无固定的套路,只有单操功架。

总而言之,逢门拳并不像一般国术那样具有欣赏价值,它是一种古老的技击理念,用来只杀敌,不表演。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