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明末的年月里,四位儒士同行进京应试,却因朝廷腐败而未能如愿以偿。他们决定回到名山古寺,投入到文采武艺的学习中。在那里,他们遇到了源自唐代梨山老母八个女徒弟传承下来的内家拳。这些拳法包括了七种不同的风格——鸡、狗、鱼、儒、猴、鹤和鸡。这四种拳法——鸡、狗、鱼和儒,是上、中和下三大盘路相结合的精髓,它们象征着天地人和谐共处(金鸡报晓代表天,顺从地势代表地,而儒士则代表人类)。这套拳法融合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如“无为而治”,“有无观”,“运动变化观”,“动静观”以及“虚实观”。这些哲学原理被巧妙地融入武学之中,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武术——儒家拳。
儒家拳以无极生成太极来解释其奥秘,无极指的是静止状态,而太极则是动态变化。太极通过变换成为两仪,这里的两仪象征着心灵之眼。而两仪又进一步演化成四相,这些四相分别对应于人的四肢。随后,这些四相再次转化为八卦,每一个八卦都反映了人体各部位的运动与变化。这一系列的变换基于变化观念,并最终构成了一种整齐划一且具有强大力量的手段,以气来推动力,而不是单纯依靠肌肉力量。在打击时,上下的身体协调统一,用一种特殊叫做鸡步的脚法前行,即双腿弯曲并夹住股部,使膝盖向内弯曲,然后提起肛门,使走路呈直线状,同时身形能够自由移动于八方,不仅可以翻转身体像阴阳鱼一样流畅移动,也既不缠绕也不攻击,只需轻触即可带出重击或缠绕对方。此外,还有借力落地的一招,即向天发出的犬腿,让整个身躯达到与自然界的一体感,与宇宙之间达成平衡状态。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