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24式名称顺序图解自然中的不顶不丢感悟-耿向林 耿玉清

在自然的氛围中,耿向林与耿玉清共同探索太极推手中的不顶、不丢之道。这一概念是太极推手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也是追求上乘功夫的根本法则和最高标准。正如太极拳24式,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名称顺序,这些规则就像自然界中的律动,指导着我们如何在推手中保持刚柔并济,不断前行。

"不顶"意味着在对方出力的点上,我们不能硬抗,而是要顺应对方的力,使劲消失于空无之间。而"不丢"则是在与对方接触时,我们不能主动后退,而是要随着对方的变化而移动,保持这一接触点。这样做可以使得我们的反击更加有效,因为我们能够听懂对方力的语言,从而化解他们的攻势。

为了正确理解和实践这两个原则,我们需要区分它们与其他技巧,如掤。在太极拳中,掤是一种内外交融的手法,它不是对抗性的,而是一种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心理状态。因此,要把握好这些区别,并通过老师或经验丰富的大师指引下学习,以便更好地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战中的技巧。

为什么太极推手需要坚持这两个原则?首先,它体现了太极图所蕴含的一种哲学思想,即阴阳相互依存,不争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一种平衡和谐。其次,这也符合太極拳重养生防身、尚巧不尚力的特性,以及它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的艺术理念。最后,它符合力学原理,即通过改变作用点,让力量无法发挥最大效用,从而实现轻松应对大力的效果。

想要真正做到不顶也不丢,我们需要从思想层面开始。一方面,要认识到推手本质上的目的,即训练皮肤感觉能力,而非比武;另一方面,要培养舍己从人的精神,让自己的反应变得灵活多变,不被固有的自我保护习惯所束缚。此外,还需克服争胜心,不怕输掉面子,以免影响到整个练习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同时锻炼心意控制身体,将“用意”转化为“用劲”,使身体自动适应这些规则。此外,还需发展灵敏过人的听劲能力,以便准确感知来势以及调整自身位置;松柔轻灵形体,更能吸收来劲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力量;整合全身力量,使每个部分协调工作;以及灵活运用轮轴旋转技巧,以避开或吸收来势。此外,还需掌握阴阳互变技巧,以及接劲火候等多项技能,这些都是实现不顶也不丢关键要素。而只有不断实践并坚守这些原则,我们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 太極功夫至高峰。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