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孙式太极拳修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理解两种基础桩功:无极式和三体式。下面我们将分别详述这两种练法。
无极式的练习方法是这样的:起始时,面向正方形(早晨则面向东方),身体保持直立状态,双手垂下自然,不可过度用力使肩膀下沉。双脚呈90度姿势站立,但脚尖和后跟都不应有过多力量的抓扣或蹬扭。腿部似直又似曲,整个身子仿佛置于沙漠之中。手足动作没有明显节奏限制,只需顺其自然地流畅进行。在心灵上,要保持空虚,无所思虑,无外界干扰;动作伸缩往来进退,都不留痕迹,如同雨水在屋檐下的流淌,既直又曲,如同沐浴般自如。
以上便是无极式的练习方法。这一形式旨在恢复人天然本真状态,以及唤醒先天的一气之源。而技击艺术不过是一种个性特征的展现与发挥,所以无极式被称为百态之母、万法之基。
而三体式则要求双手相抱顶头,再迈出左腿开始前进。一边的手徐徐分开,同时推出前方的手并拉回后方的手,使双手似乎要撕裂棉花一样。左臂伸至一定高度即止,大指要平齐于胸口位置,让胳膊既非完全直也非完全弯曲,只让腕部到肘关节保持平衡。此时右手拉至小腹区域的大指根部陷入坑状,而紧贴小腹位置。当左足与左手同步起落时,右足仍旧静止不动。五指张开不能并拢,其中大指横平且食指微微前伸,使得左右两个大、二指形成半圆形结构。大拇指对准食指梢端观察,同时两肩松开均匀抽取内劲,并且同时抽取腰部内劲,这样就实现了肩、胯等各部分之间的结合。
此外,还需注意两肘垂向下行劲但不可暴露,以及后肘略成弯曲但不可僵硬,要像半月形状;同时,用力扣住膝盖但不可显露,也就是说肘与膝合成一体。此外,还需用力扭转脚尖朝外,但不可显示出来,与互相拉引的手势协调一致,是作为“三合”的表现之一,即摧毁另一部分使它们融为一体。
整个身体仍然保持着挺拔姿态,不可左右倾斜。在心情稳定的时候,便能达成心意合一;意志专注凝聚,便能达到意气合一。而气息随着身体自然流畅移动,不可由意识控制,这样才能够实现气力合一。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点,那么阴阳和谐,上下连贯,从内而外成为一个整体,这便是所谓“三体重生万物张”中的秘密——也是拳术总机制的核心所在。不过,在初学者实践“三体式”时会感到后腿尤其吃力,此时特别要坚持下去,当感觉吃力的那刻,更应维持冷静的心境,让其他身体部分放松,而不要让重量从后腿转移到前腿,以免造成前腿承担过多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克服难关,最终通透桩功。这也是一名太极拳家最难以掌握却最关键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