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下弹腿,源自五代后周昆仑大师的武术流派。昆仑大师在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龙潭寺削发为僧,精通医道和武功,并创立了十路谭腿门的基础功拳法。此外,他还教授了一套拳术和器械套路,其中包含一路单鞭式、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锤式等。晚年,昆仑大师将其传人转至西北地区,以清真教弟子为主,因此又被称作教门弹腿。
然而,这段历史中缺乏详细记载,直到清乾隆十六年,大楮村回族拳师“救师得艺”才重新续上了这门古老武技的谱系。在《平泉县体育志》记载中,该门派由沧州的大褚村回万良所传,其弟子戴七套归家途中病倒于三十家子村,被回万良接至家中治疗并授以武艺三载。随后,回万良日夜研习,最终名声远扬,将其武艺传给孙子回小辫,并通过把式六爷向其他学员传播,使其技术遍及河北、沧州、京、津及承德等地。
海下弹腿这一支派所练之拳术、器械,其特点是硬功气功、中盘腿法,以裆齐踢足骑马步桩,一区别于谭腿的练法,又取发腿弹射之意故名为弹腿门。这一流派不仅包括了“汤瓶”式十趟打底,还有十八趟砸拳作为此拳术之精华。此外,还有多种其他拳种和器械。
海下弹腿这一流派所继承的是第六代传人的翁浩轩家族排行十三,即翁十三先生留下的秘籍和理论,可以说是该流派始祖之一。他在八十岁时收宋子信为关门徒弟,将毕生武艺全部交付给宋子信。宋子信先是在天津金钢桥立场授徒,再在解放后成立了《弹力门把式场》,教授此项技艺,为该流派奠定基础。而今,“海下弹腿”已发展至百余年,有近2000多位五代传人,是中华武术文化宝贵的一部分,对推动整个中华武术文化的丰富与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