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术谚语中,有“形意拳、八卦腿、太极腰”之美称。谚语又云:“打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可知武林先辈们很注重腰的锻炼,特别是在练太极拳中,腰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太极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有不得机势处,身便散乱,便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如上所论,不难看出,在太极拳锻炼中,腰的作用十分重要。
因为腰在居于中间部位,是上转动的关键,又是调整身体重心的中轴,是手足的“推动器”,是打手发劲的总枢纽。现代医学解剖学对腰没有一个明确定义。我国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是人的性命之本。太极拳之 waist 从中医之说。
左肾上端平第十一胸椎体中部,上端平第二个骨盆(骶骨)下段凹陷处(即第三颈椎后面凹陷处),右肾上下端均较左肾低半个椎体。所以,我国古代医学讲的是两肾之间为命门是不够准确,但由于命门和两肾很邻近,说主宰于 waist 或 mainstay upon the waist 就有相同意义。
那么怎样能做到 “mainstay upon the waist” 呢? 太极拳对 waist 部分要求是要 “直” 要 “松”。作好直 waiver 和松 waiver 才能使气沉丹田,“尾闾正神贯顶” 也就随之一去而来。在陈长兴先生一生中的每一次练习,无论站立、行走坐姿还是卧倒,都保持了正确直好的 posture,他因此被尊称为“牌位先生”。
为了实现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但通过不断地练习,最终可以掌握如何保持良好的 posture。当身体转动时,可以保证身体不会摇摆;当身体重心降低时,可以稳固根基。这时候,全身才会感到轻松安舒,从而支撑八方并提起精神。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俯仰歪斜或整个身体摇晃,这种情况下,即便力量大也无法发挥最大的效果。
从攻击方面来讲,一些内家传统艺术强调运劲用缠丝劲,而陈氏太極剑法则强调使用弹抖劲、爆发劲等多种不同的技巧,同时这些技巧都是以 waist 为中心,以全身完整的一致性的力气进行发挥。这一点与其他一些内家传统艺术相比显得尤为独特,因为它们并不仅仅依赖单纯的手臂力量或膝盖力量,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灵和精力的结合,它决不是简单地使用蛮力去硬抗、狠拼,或是你打我一拳,我也要踢你一脚这种互相牵制的情况。
这样的训练方法虽然可能对于那些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说有些困难,但经过长时间不懈地坚持和实践,他们将能够学会如何感知对方任何微小变化,并迅速应对,因此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战斗场合里更加游刃有余。而且,这种训练方式还能够增强触觉和感知能力,使人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这也是高级选手能够应付突然袭击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此外,由於這種訓練方式並非僅僅依靠勁力來進行,它還包括了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包括虚实清晰阴阳协调剛柔适宜輕重缓急轉換等,這樣當一個人達到了某個點時,他們將會發現這個點並沒有停留於單一狀態,而是在一個動態過程中的其中一個瞬間,所以它包含了所有這些變化,而不是單純呆板的一個點。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或体育活动,都应该追求一种全面的健康状态,其中包括体质上的健壮,以及情绪上的平衡与满足。而这份全面性的健康状态,只能通过长期坚持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才能达到。这就是为什么无数人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这项古老而又现代的大智慧——太極運動—-那它既是一种科学健身,也是一种防御技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不管年龄大小,只要坚持下去,每个人都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从而获得更多快乐。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