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须避双重之弊!何以?观太极图,若阴阳对等全备,则转动不旋,圆停而止。于是万物凝固,运动、时间皆消失,宇宙尽去。见于此,可知太极图乃中华先祖世界真理揭示也。
更为奇妙者,在内生外生之力透露,即鱼眼在图中所显现也。
所谓双重与非双重实为虚实把握、阴阳悟解。在太极拳上精进则感悟深厚。
初学者难顾及多端,但随拳艺渐精,则感受增多,领悟愈深,更有发挥无穷。艺道无穷,此一见足矣。
偏沉则滞,不是双重则滞,是前辈积累经验亦我们习练遇到的境界。
攻守需兼备,如推手遇敌方进攻,一味防御往往失势不能化解。此时引左击右、化上下功夫直劲横打需虚实听劲变化。此种状态即为双重难化开又准确击打的局面。理想的太极境界乃阴阳交替,无差分毫;虚实恰当分寸,不离左右。这便称“不丢不顶粘连相随”主动在己身可得。而初学者易腿脚虚实混淆呈双重态,因此练拳初要搭好架子,为基础功不可少。在这个阶段必须虚实分明,其中含胸拔背松腰沉胯松肩沉肘尤为重要。
腰胯松软了、虚实清晰了架子整齐了,这只是起步成果。不似练字结体完毕后仍需磨砺雕琢,我们太极同样如此追求处处有虚 实,也是一种修炼境界和修为表现。一动无静,一静无动,便是这种境界与修行表达方式。内外运作变换也是太极特性展现之一,如气沉丹田千年荡劲体现两大要点,而双重实际表现就是无法区分的 虚与实会造成僵硬使身体不适,即病态过度依赖一种姿势或技巧导致的平衡失调,使人容易犯错并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故而将其纠正从腰腿开始,从拳法开始由表及里由粗细循序渐进相互影响促进功夫逐步提升道行日益深邃永远寻求改善终究难以完全克服这就是艺道永恒未竟之旅。即使在理论上或器械技巧上看似完美,但真正面对对手或应用时就暴露无遗,这可能就是花式武术与真本事之间最大的差距。中国武术如何走向世界,或许应该改变的是什么我想已然清楚明白。如果我们能从推手入门再扩展至角牛力或其他力量拉拽技术,它们怎样才能展示中国武术独有的魅力特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