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24式分解动作教学自然中的四大功夫-杨黔筑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提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萌。”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王宗岳提出的进阶习练思想以及太极拳功夫层次的划分,仍然是太极拳理论界热议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太极拳的功夫体系划分有哪些观点?怎样的功夫体系划分比较合理或科学?这些在实践中是否管用?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太极拳功夫层级思想的初步构建

据史料记载,王宗岳生活在清朝乾隆时期。在承传下来的《太极拳论》中,他明确阐述了“由着熟而渐悟懂劵,由懂劵而阶及神明”的进阶习练模式,这个模式成为他基本模式:着熟——懂劵——神明。显然,“着熟”是初级阶段,“懂劵”是通往高级阶段不可或缺的一步。

二、太极拳功夫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1986年4月,在武汉举办的“武汉国际太极剑表演观摩会”,各流派代表人物展示了自己的技艺,其中吴图南最为引人注目。他不仅进行表演,还做了简短发言,并提出了四大功夫理论:着功、松功、气功和劲功。这四大指的是不同层次与不同性质的技巧,而非简单意义上的名称。

三、对吴图南四大功夫理论改造与完善

基于十几年的实践经验,本文根据吴图南所提四大工法,将其定位为技巧基础,将“松”改为“柔”,将“气”更细致地解释为运气和使气两个方面。这一调整,使得这些概念更加贴近实际操作,更符合现代健身需求,同时也提高了训练效率。

至此,我们可以将这四大工法定义为:技工(技术),柔工(灵活性),气工(内力运转),及劲工(力量)。按照这个程序逐步提升,可以逐步接近于王宗岳描述中的“神明”境界。

最后,对于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它们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国家体育部门已经推行段位制,但这种制度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段位制考察不仅包括武术技能,还包括研究成果和个人品德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即便有这样一个标准,也需要依靠更深入理解和应用原则来指导我们的学习过程。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