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科学艺术的结合体,其内涵丰富,实践深厚。它以“松柔”为核心原则,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强调在练习中不断追求高度的松柔状态。前辈们不仅要求手法松软圆活,而且要求整个身体上下左右无不松柔圆活,浑然一体。
记得1995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大会期间,我有幸见证了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立清老师和拳友们聊拳答疑的一幕。在解释太极拳松柔特点及其在四肢末梢表露时,陈立清老师伸出右手,并笑着邀请我摸她那只手。我轻轻搭在她的手面上,被惊讶地发现好似触及一块飘动的锦绸,那种感觉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我问她是否有手,她微笑回答:“没有。”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只有达到这种程度,即使是搭住也感受不到硬度,这才算是掌握了真谛。
演练太极时,我们应当注重 松柔,但切不可让身躯各部位变得过于僵硬或紧张,而应注意肢体运动轨迹的圆活、柔顺,以及把握虚实转换之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从放松开始,不断努力追求最高级别的松柔状态。
有些初学者可能会觉得很难达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习惯了用力或想要表现自己的技巧。但真正的大师们知道,只是在尽可能少用力或不用力的情况下通过意识作用逐渐达到最大限度的柔软。这需要对“松”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慢慢进行适应和训练。
在工作学习运动时,我们的心神意念都容易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初学者,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活动,但总是紧多松少,没有完全进入到舒展自然的情境。因此,从放松开始,是修炼太极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且通过长期锻炼,可以逐渐减少肌肉中的紧张感,让关节、肌肉更加舒缓和灵活,这对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效果非常显著。
当然,“掤”劲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它既要快又要稳,同时也要保持一种特殊的弹性。此外,由于正经气血畅通,无拙力与僵劲,就能让我们的打法更加迅速精准,也更符合 太極哲学中的理念。
总结来说,每个门派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来实现“松沉”,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家武术高手。而这个过程中,“生活化”这个概念至关重要,就是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让我们的举止言谈都充满这样的精神,即事事如此,用整体力替代局部力,用软弹力替代撞击力,用柔劲替代硬力的态度去面对一切挑战。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