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根劲,修真秘籍9000部藏于古籍珍品之中。它如同一扇门,似非而是,难以被人轻易领会。敌人的推来,我不但不退,还能意气反下行,这般玄妙!然而,这根劲其实不过是骨力的体现。太极拳经云:“力由于骨,劲出于筋”,又言“劲起于脚、节节贯通”。手中的每一拳,不啻为从骨骼传来的腿上的力量。在内功的每一步,每一个招式,都在摆好骨头架子上寻求着力量。
16字真言“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便是这摆bones架子的关键所在。在内功的每一个动作,小到无法察觉,但若有了骨力的支撑,便如同天地之间的自然法则一般不可违逆。
形意之鸡形,用头对抗,一旦练就了骨力,你的一拳,即使面对对方用脸顶,也可能导致对方受伤,而你却毫发无损。这正是在与外家武术比拼时,那些看似强大的技巧,对你而言不过是一种挑战,更何况,当你得到了根劲之后,无论前后左右旋转收放,只需掌握几种简单运动,就足以让你的内功大显身手。
和那些力气更强的人进行推手,对方的力量,在你眼中不过如浮云,可见其无威胁,这才真正算得上懂得了根劍入门。而要想真正入门,最重要的是姿势正确,把身体中的脊椎、关节等结构摆放在合适位置,就能发挥出腰力的全效,从而迅速进入状态。
机器人的运作方式,其结构精准无误,是一种完美的展示形式,它们就是我们内家的运动形态。如果说内力就是整体协调使用所有部分发出的力,那么这一切都来源于正确利用身体结构打击对方,全身对应才能达成目标。
正确的拳架,是一切功夫基础所在:
立身中正。
脚下不可虚浮。
卡位定律。
用意不用力,以起承转合八面支撑为原则,将招式一摆,便自然产生多方向张力的潜能。当外界压迫习者的臂膀时,可以感受到这种力量顺势传递至双脚底部,只差一点点即可将这股力量释放出去,而自身并不需要额外施加任何努力。
老练者只要稍微调整一下姿势,便能够自带效应,有如擅长操纵内部张力的魔法师一样,使得任何攻击都显得不足为惧。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常常忽略了脊椎和骨盆这些承重点,因为我们的日常活动少用到它们,因此最先流失、最严重也就是这些区域上的钙质减少。
四川山民背负三百五十斤猪走二、三十里路,也仅凭腰力和坚实的bone structure,他们虽然疲劳,但并非无法承受。这说明当我们学会科学地运用自己的身体时,即使面临巨大的挑战,也可以轻易克服。因此,我们必须始终确保自己站在正确的地位,并且保证所有关节处于最佳角度,不可偏移,如盖房梁柱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稳固地承载压力桩法目的就在此: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力框架。整个过程决定了一切运动形式是否有效,以及如何通过锻炼提升我们的打击能力直至达到心境平静,不再感到疲惫或喘息,此即称之为"rooted"(深扎)状态。一旦理解并掌握这一点,即使只是简单的手臂摇晃,或许也有隐藏在其中的大奥秘。此外,要注意不要僵硬也不要喘气,让脚后跟保持充分使用,这样才能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但同时也不能懈怠或闭气,因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家武术,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事情让自己的动作松散软弱,而只需感觉到肩膀下的沉稳力量,然后慢慢发现其中蕴含的大智慧。我曾认识的一个朋友,他两周时间便练出了初步内功。他只需掂量锅碗筷,用脚蹬动作完成工作,却几乎不必使用手臂肌肉,而且完全依靠后脚蹬动作实现消息传递。他解释道:“如果想要学好武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root’(深扎)的问题。”他指出不同文化间最主要区别就在这个词汇上,所以中国一直强调站桩训练。而实际上一个人身上所有用的force全来自他的脚,所以必须确保双足牢固立在地面之上才能够开始做任何其他行动。如果还能把精神集中下来,就像堆积袋面的粉末一样,在那里保持镇定谁都不敢近前触碰。你现在已经明白了吗?
2025-01-06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5
2025-01-04
2025-01-05
2025-01-04
2025-01-03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