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的孙建国老师,我有幸在两年的时间里接受了师傅的悉心教导,并且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这让我逐渐体会到了拳法的精髓。最近,我对武氏太极拳中的桩功和24式正面背面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
首先是桩功,它就像建筑上的基石一样,缺少了久站桩功,就难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的威力。武氏太极拳中有无极桩、混元桩和懒扎衣桩三种,其中无极桩和混元桩主要用于养气,而懒扎衣桩则属于技击类别。在我的理解中,懒扎衣是母式,其实蕴含着整个武氏拳术的精髓。然而,真正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是在最近我才开始真正投入到站框的练习中去。
现在,每当我站在自家小区公园的一处僻静之地时,我都会沉浸在无极 框 的练习中,一小时左右。我会清除杂念,将身法要求严格遵循:肩膀放松、臂部自然下垂、头顶微微抬起、舌尖轻触上颚,全身都要保持松软,同时腰腹部要紧实,让尾闾中央保持平衡,使命门突出,全身重量均匀分布于脚后跟前脚掌略微离开地面站稳,然后默数呼吸,不论次数多少始终从头再来。
最初,呼吸粗糙而不规律,杂念纷飞,还常出现幻觉,以至于周围的声音似乎变得异常大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训练次数增加,呼吸变得越来越细长,对丹田及命门区域热度也逐渐增强,并扩散到更广泛的地方,现在即使站立,也能感受到胸前与脊柱产生温暖。
身形调整也日益熟练,但意念放松却成为了最大的挑战。如果意念能够完全放松,那么全身便没有硬点;关键在于眼睛是否能够放松。这需要不断修炼才能达到。
其次,是拳架。我通过师傅指点和自己的勤奋学习与思考,更深刻地认识到武氏太极拳中的拳架简洁而富有深度,只要掌握核心原理并持续锻炼,便能获得显著进步。如今,从起势到第六式搂膝拗步,我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地展现出这套风格独特的拳架风貌。
武氏太極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它优美流畅的地步法,即进退必随,这样做可以帮助走架时分辨虚实,在技击时迅速作出反应,无论敌方快慢,都能适应变化,如同随心所欲一般。
第二个特点是虚实转换时腿脚动作得以灵活运用,以确保意志集中足足于脚跟,同时气息也应该贯穿至脚跟。当身体移动时,要让意志附着在脚跟,当身体停止或改变方向时,则力量来自腰部,再由腰延伸至肘关节,最终落实在手指上,使整体运动连续不间断,没有断续之处。这一点体现了内家打法需内外三合相结合的情境需求。
最后一个特点就是以腰带腿,以腰带手,全身上下都是由腰决定。这种方式意味着保持良好的姿势,让腰部高度固定,不论何种情况下的虚实转换,都能使用腰劲使腿回收变成跟步,或是不用劲便可发出腿部攻击。而“以腰带手”,其实就是说利用好你的肩膀,将双臂撑圆,让气息充满全身,从丹田发挥出来。此一点完美体现了内家打法需内外三合相融的情境要求。
2024-12-26
2024-12-29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