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自明清时期,经历了显著发展,门派(拳种)如林遍布全国各地。这些门派象征着中国传统武术进入了辉煌时代,为其达到新的高峰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当时有两百余门派,其中支流(支派)达上千个,广泛分布于我国城乡之间,与医药同样珍贵,内容丰富,是一处宝库。
现在,在北京,这些优秀拳种中,有60多个拳种和支派得以立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代表性的拳种在北京形成规模后,其影响力扩展至全国乃至全球。在众多武术中,只有八卦掌创始于北京,它是由董海川祖师习艺的地方,但这一拳种却是在北京为基地开始兴起,并向外传播开来的。八卦掌兴盛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其流派(支派)也在同治、光绪年间孕育而生。
书法中的楷书虽有颜柳欧赵之别,不可混淆;武学各大流派形成的支系,其差异不可忽视。例如太极拳有陈氏、杨氏、吴氏等;八卦掌则有尹氏、史氏、程氏等。这些支系是传统武学的基本“技艺单位”,是某一大流派在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差异,而非小团体利益所驱动。
以八卦掌为例,每一位子弟虽然都承受自董海川祖师遗留技艺精华,但由于悟性不同,又会扬长避短取舍独到,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分支。在董海川许多徒弟当中,大多数人先行学习过其他门户功夫,再接收董海川指点,更能对八卦掌进行深化和充实。
中国传统武学源远流长,在其发展进程中,一旦达到一定阶段,便会出现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汇为巨观的情景。大型称为门户,小型则称为分枝,如江河湖海中的水系一样,大系统即代表大门户,小系统即代表小分枝。这棵庞大的树木既表明这项艺术活跃且蓬勃,也反映出它拥有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片独立的小树不能脱离其主干,即若超越原有的框架,将不再属于该大系统。此外,这些主要的大体系内含保守性,使得它们往往带有一定的固执,对新思想、新技术可能持保守态度,有时甚至演变成“门户之见”、“门阀之争”,这对武学文化的继承与推广无疑是一股阻碍力量。
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研究,让这份古老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芒,以此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强技艺交流,加强修养,取消狭隘的心理障碍,让每一种技术都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可。
2025-01-31
2024-12-18
2024-12-17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0
2024-12-15
2024-12-15
2024-12-14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