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眼中的女人武功好祁家通背拳

祁家通背拳在鞍山有传人,拳如流星眼如电。腰似蛇形腿似钻,臂似铁腕如棉。琵琶骨活如扇,两手穿孔机梭如星串。三尖不离一条线,坐如绵羊行如女。动如猛虎打如猿,这是祁家通背拳的通背歌。

这段古老而神秘的武术历史,在鞍山市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这里,祁家通背拳被视为脊梁,而其第七代传人单长文正是在此地将其精髓传承下去。

武术与传统文化

“武者,打也;术者,方法也”,这是对武术定义的反问式提法。这门技击艺术源远流长,其产生之初,是为了狩猎和战争中的简单技巧演变而成熟了技术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散入民间,并逐渐形成了各种流派,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而在明清时期,这些流派更是繁荣发展起来,以至于形成了60余种不同的门派。

理论基础上讲到,“天人合一”在武术中表现为遵循自然规律,与儒家的“仁”字有所联系。“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的定义,使得这一概念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关于通背拳

什么是“通背拳”?它指的是探背松肩之际,将力量贯穿大腿和手臂达到全身协调的一种特殊功夫。这一类型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包括许多传奇故事,比起赵匡胤三打韩通时使用的就是这种技术来看,那时候就已有一定的影响力。

直至明末学者黄宗羲记录下:“佑神通臂最为高”,证明当时已经有人认识到其重要性。而到了清朝后期,即使名称多样化,但祁家通背拳依然保持着最大影响力,它以出手速度快且连贯著称,是各类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道光年间,有了祁家名下的这个特有的练习方式,不仅包含了一系列独特的手部和足部动作,还融合了枪法和刀法,因此它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一部分,被世人尊敬并广泛学习。此外,由于其强大的实战能力,也被列入鞍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显其价值与重要性。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