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笔者之《古劳咏春举阐宗》在《精武》发表后,至今一年有余。闲时又细阅梁挺先生之《咏春传正统》、梁伟明先生之《咏春拳专辑——粤派咏春拳的几个支系》,不禁赞叹两位先生务实求真、不辞劳苦的精神,为探寻本门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却引起厂笔者对梁赞故居说明内容之“咏春举源流”的质疑,故撰本文,阐述梁赞祖师传下之佛山咏春拳与占劳咏春拳之比较。
一、咏春拳源流
梁赞故居挂图文字。有关咏春派源流写有“先祖严咏春氏,原籍广东。少而母殁,父严二因事被诬,几陷于狱,因是远徒川滇边区,居于大凉山下,以卖豆腐为活,此清代康熙年间事也”。
评释:据《 咏 春白鹤拳谱》记载,由福建福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举师方钟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在白练(莲)寺内织布时,她见一只白鹤飞落,在她面前舞蹈,这种姿态使她感到非常有趣,从而悟出了武学中的奥秘,并将其融入到少林拳法中,最终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武术。
后永春等地学习此法的人数最多,使这门武术在理论和练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点的技术体系,因此称为“永 春 白 鹤 拳”。然而,这与古劳派所讲述的情节存在差异,因为五枚师太传下的技艺并非生活在1644至1662年的时代,而是更早些时候的事迹。
二、 咏 春 拳 体 系 的 形 成
根据叶问宗师撰写的《 咎 春 拳 源 流》,五枚师太是一名高级黑衣侠客。她自从火烧少林寺后,与其他僧侣一起逃离,他们各奔东西,有人逃到了广州,在红船上隐藏起来,而五枚则来到了大凉山白鹤观。在那里,她遇到了年轻貌美但遭恶霸追求的小女孩及其父严二,并决定保护她们,同时教授她们自己的武学技巧。这段经历成为了后来的「以手换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