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八极拳中的蹲小架与太极拳24式图解的物品场景对比分析

我在2002年5月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民间传统武术交流大会上,结识了著名老拳师季九如女士,她曾是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学员。谈及那段学拳历史,季老师回忆说:“我们在南京中央国术馆时习练八极拳和小架是必修课,这种拳法很吃功夫,非常好,是打基础的拳术,我们天天习练……”八极小架能在中央南京国术馆内作为必修课,说明了八极小架在拳中的重要性。

青年时期,我进入把式房,活动腰腿、两胯后,就开始打金刚八式和蹲小架。蹲小架通常有两种练法。一种是动作缓慢、不放劲,力求姿势准确,以中平或低架为主。由老师纠正动作,依学员掌握情况,要求气沉丹田,沉肩坠肘,练好十字劲。另一种是要求动作沉稳、迅速、敏捷,而且要放劲,达到力与气合,动作有力,但干净利落。老师纠正动作,同时对每个动作的间隔时间进行掌握。此种练法要求学员动作准确,上心下意,以集体练习为佳(八人左右)。

蹲小架人门之后多采用第二种方法,一方面掌握动作要领,一方面掌握放劲的方法,从而达到气与力的合一。此外,有些习练者虽然勤于训练,却不知道如何发挥力量,而霍氏八极拳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正确地释放力量。在 八极门中讲究其中气与力的结合,这对于提高实战能力至关重要。而蹲小架通过不断延长时间,可以加强基本功训练,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站桩功也是 八极门独特的一大特色,它要求保持身形稳固,同时将十字劍、沉坧劍和缠繞劍融入每個動作用。这三種內勁分別為:將全身力量通過下肢扎於兩腳之間,使之像泰山般穩固;以旋轉方式將上體與下肢結合逐步“扎”入地面,並且意念一衝會感到從地面流出的熱感;這種熱感既火辣又安靜,這樣維持身体狀態輕鬆自如。在練習時,有些習練者會選擇利用一些動作進行長時間蹲坐,比如騎馬坐式中的抱婴兒、二分掌、三拿跌等姿勢。此類訓練因為動作較少,所以可以維持較長時間。我們也見過罗疃老前辈張玉衡先生,他能夠在二分掌马步中坚持二三个小时,即使有人推他,也推不倒。他保持如此稳重,如同泰山一般。我們也明白,在任何时候都應該牢记用丹田氣贯穿到每一個動作用去,使其成為實戰中的基石。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