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作为中华武术的瑰宝,其历史悠久、艺术精湛,深受世人推崇。据明代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记载,此拳早已展现出其高超技艺,并由其子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进一步阐释。白猿通背拳,则源自唐末宋初,由陈抟老祖传承至清代道光年间,在北京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
石鸿胜师从此法后,以一身之力在京城授徒,他的弟子包括张文成、刘子英、项仲山、马晓合和韩洞一。其中,马晓合先师学习的是来自刘子英胞兄刘子杰推荐的石鸿胜。这使得白猿通背拳开始在牛街地区流传,并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培养,最终塑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这门武功以猴子的长臂为形象,以灵活快捷为内涵。它融合了柔韧与刚劲,使动作舒展自然,而手法则变化多端。此外,它还强调内修,以道家的理念为基础,追求气血循环和身体运转。在实践中,这意味着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既有圆润,又不失刚劲;既有虚空,又有实体;身法要像琵琶骨般轻盈活泼,而呼吸则应沉稳如水,从丹田吸引气息,再聚焦于心神。
步法方面,则要求保持四六步的平衡,不偏不倚,同时练习擦拉步以增加速度。而当谈及劲功时,便是要使手势冷静而准确,将气力发挥到最极限,无论是轻柔或激烈都能自然地完成动作。
对于这一门古老而又卓越的武术来说,基本功训练尤为重要。每一个招式,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从简单的操桩打袋开始,一路向上直至达成完美无瑕的地步。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态,让身体随意伸展,同时让两臂贯穿整个身体,使力量顺畅地发挥出来。此外,还需通过拔步阴阳掌等特殊训练来磨炼手腕上的力量,使之变得坚硬而且灵巧。
正如中国武林中的名言所说:“练拳先练功,功到自然成。”白猿通背拳就是这样一门需要耐心细致地培养才能真正领会其奥秘与魅力的武术,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对生活本质的一种理解,是将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一种形式。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