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螳螂拳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武术界和螳螂拳爱好者关注的话题。然而,无论是西汉、南北朝、宋朝还是明末清初作为起源时间,陕西、四川或崂山为发源地的说法,都存在着不一之处,每个派别都有各自的看法,而王郎被普遍认为是其创始人,这一点却没有争议。
总结了多年的传闻,我们发现任何一种说法随着时间推移都会发生变异,最终变得离真相越来越远。这在武术界并不罕见,但对于螳螂拳来说,这种迷雾似乎永无止境。有些传说试图与考古发现相联系,有些则出现在武术研究工作之后。即使一些传统观点也难以圆满解释,而且不同的观点之间存在矛盾。国外的部分传承者们也基于国内某些未经证实的言论撰写文章,从而加剧了误信和误导的情况。
显而易见,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武术进行的大规模挖掘整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王郎这个人物以及他所创立的螳螂拳的问题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主要因为史料不足和证据缺乏。在这期间,一些原始材料被束之高阁,而相关研究工作也告一段落。二十多年来,由于学术界对此问题久无定论,为社会上各种流言提供了空间。而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发挥,有的人将拳艺追溯至很远,以提高自身的地位;有的人认定某地为发源地,以谋取经济利益;甚至有人利用机会排挤他人,大肆宣扬自己门派正宗。
究竟当时何时、何地出现了王郎,以及他的确切身份?我们再次聚焦于“十八家拳歌”,这首诗描述太祖赵匡胤等人的功夫,并且提到了“王郎”的名字。但我们知道,“十八家拳歌”实际上并非历史记载,而是一首文学作品,其内容可能模仿或吸收当时流行的一些新式拳种名称,如清初人王郎所创的“螳螂腿”。
那么,“十八家拳歌”又从何而来,为谁所作呢?在几本传统中医书籍中,它被列入卷首,是《衣钵真传》中的内容。这本书由升霄道人编写,据称福居禅师曾向他授艺。但程大力先生在其博士论文《少林武术通考》中指出,《衣钵真传》的作者升霄道人其实是在乾隆年间伪造这一套文物,将福居禅师的事迹提升到八百年前的宋代,使其成为少林寺方丈,从而构建了一幅虚幻的情景。此外,还有一些现代学者的理论认为,这首诗实际上来源于明代郑若曾《江南经略》、《戚继光纪效新书》和何良臣《阵纪》的记载,其中包括一些小说或戏曲中的角色,比如林冲、燕青等。不过,对于这些现代名词,如清初人的“蜻蜓腿”,是否真的影响了这首诗,也值得深入探讨。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