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武林秘密余门拳的传说

余门拳:南北合璧的武林秘密之谜

在安徽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隐藏着一门独特的武术——余门拳。它不仅融合了南北两派的精华,更是内外两家风格相互融合的杰出代表。这是一种以攻为主、攻防连发、迅猛力整、刚柔相济的拳法,强调“角度、速度、力度”三维一体的挤击技术标准,以“以快制胜,一快百无解”为攻击理念。

余门拳深厚地植根于传统武术,对五到和七锋构造进行了极致发挥。五到指的是身手足眼心五部位协调统一,在练拳过程中必须达到身到手到足到眼到的技术标准,形成一种如流星般飞速且犀利,如电闪雷鸣般迅疾,又如蛇形悠长又灵活,如钻石坚硬又细腻独特风格。而七锋则是充分发挥头肩肘手胯膝足等七大关节技术能力,使得三种距离(长、中零)进攻能力全面展现,展示了一场完整而精彩绝伦的对决。

此外,余门拳还融入了禅悟儒道学说中的虚实明暗阴阳消长生克制化哲学,为其增添了一层更深远的情感与智慧。这种结合打靶教诲于一体,不仅是一种高超技艺,更是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在历史上,这样的名将辈出。在1918年至1933年的某些时期,当余门六世掌门人余发斋与子余鼎山一起打擂青羊宫时,他们就已经赢得了成都乃至蜀中的赞誉。而1920年刘湘部二师长朱兆南设擂考评国术教官,那时候他们也曾夺魁受聘,再次震惊重庆。在1925年的百日擂台赛中,他们作为评判,并在闭幕式上无人能敌。1928年第一次国术考试中,他们占据前15名武士,其中有八位是来自余门的大才子。而1932年的春季国术观摩赛,他们又一次荣获金章银盾,并被市政府军乐队带领游街扬名。此后,在1933年的第二次国考中,还有两人获得金奖,与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合影留念。

这样的光辉岁月,让人们更加敬仰这份源自安徽的心血结晶——余门拳,它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段文化史上的宝贵见证,是一个时代精神和勇气永恒不朽的地方记忆。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