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山林间,瑶人拳也被称作逢门拳,它的起源充满了神秘。据说,这种拳法是由当地居民创造出来的,他们生活在一个环境独特的地方,那里有着密布的树木和蜿蜒的小溪。这里的居民因为身材矮小,所以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保护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人们学会了使用低矮的地形来隐藏自己,而高个子的敌人却很难发现他们。
故事传说,在那些漫长而艰辛的日子里,当地居民为了抵御土匪入侵,开始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手段。当时,一群强盗试图闯入一位老人的家,但是由于室内弥漫着浓厚的烟雾,他们无法看到周围的情况。就在那一刻,一位年轻勇士趁机从地下蹲坐起来,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击退了这些强盗。
随着时间流逝,这种独特的手段被整理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技巧。瑶人们将这种技术融合进了他们打猎时对付野兽的一些方法,比如先用力制服,再进行捆绑或直接攻击要害部位。如果猎物过于凶猛,就会采取最终措施以确保安全。而后,这些技能不仅用于狩猎,也被应用到了部落间的人与人的战争中,最终成为一种秘密传承。
瑶人们并不专注于刻意练习功夫,因为他们已经通过长期劳作和自然环境中的学习掌握了天然体质和功夫。例如,他们通过舂米锅来增强脚力的力量,筛米时则能练就快速灵活的手腕,因此即使是在平凡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锻炼。这种无需繁复套路就能够达到的高水平,是这门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据族谱记载,徐氏家族原籍江西,但因明洪武年间贵州黎平民变之乱,被派遣至此作为第四路先锋军驻扎并定居下来,从此繁衍子孙。在清朝末年,该家族已放弃官职转为商贾,并逐渐成为地方上的大族之一。此后,该家族得到了瑶人授予的一门古老武术——瑶人拳,并将其与家传战场上的武艺相结合,以修正完善后的名义命名为“逢门拳”。
相比原始版本,“逢门拳”在保留原有技巧基础上,不再局限于单一低矮架式,而是更加注重吞吐沉浮、闪展腾挪、贴身夺位等多样化手法,同时拥有“圈手”作为母法,并配以“乱环诀”,使其表现出千变万化之势;步法采用“身带步”(又称“圈步”);而且它没有固定的套路,只有单纯但深奥的功架。此外,它还包括棍械战斗,但同样没有复杂套路,只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心得总结。
总结来说,“逢门拳”更像是一种古老而深远的心理哲学,而非现代所理解的一般性格表演形式。因此,即便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意义,可以说它只存在于实战领域,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展示价值——正如许多国术师傅常说的那样:“只杀敌,不表演。”
2024-12-07
2024-12-07
2024-12-20
2024-12-07
2024-12-20
2024-12-07
2024-12-07
2024-12-07
2024-12-07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