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拳,源自后唐、北宋时期的道家隐士陈博,其创立与研究深受古代神功绝技影响。陈博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内外兼修之心得,为后世留下了这套独特而高超的武学体系。
据说,陈博在华山云台观中研读经典,融会贯通,并将所学精华融入六合八法拳中,使之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有助于延年益寿。他的弟子李东风继承衣钵,并传授给关杰、刘钧声等人;同时,有其他门派也对此拳进行了学习和发展,如宋元通,他又向园融、刘崐、李梨等人传授。此类流派在燕豫川陕一带相互交流,共同推广八法拳。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一位名叫吴翼翠的人因其卓越的武术造诣而被认可。他从多位高手处学习,不仅掌握了八法拳,还进一步完善并创新了技术。在他的一生中,他收徒讲解,并且通过公开教学使得这套古老而神秘的武术系统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吴翼翠先生所教授者至今仍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梁子鹏和陈亦人。他们分别在广州和其他地区继续教授这一艺术,使得八法拳遍及全国各地。而梁子鹏曾师事吴翼翠,其学生如曾根、欧荣具以及潘炎流,对这一艺术也有着重要贡献。此外还有广西周树生的贡献,他们都为推动该艺种向前发展做出了努力。
释义
八法拳是一种内家武术,它注重心意与身体之间的协调性,即“形似神同”、“形神合一”。因此,无论是变化万千还是腾挪起伏,这些动作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心意导引基础上。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又称之为“心意八法拳”。
何谓?
1.体合于心:身体必须完全听从大脑(心)的指挥。
2.心合予意:大脑产生的是意识或想象,这两者的统一是必需的。
3.意合于气:意识指导血液循环,让血气流畅,是意识与气息的一致。
4.气合于神:精神状态与血气运行相辅相成,只有精神充实才能维持长久有效的地势运行。
5. 神合于动:只有当精神振奋时,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运动。
6.动合于空;躯体活动应该保持精神集中,而不是分散无序,以达到一种似乎运动但实际上静止状态,即虚无中的平衡状态。
何谓“八法”?
1.气——行气集神。这是 八法拳 的核心思想。一方面要确保生命力的正常循环,另一方面要让这些力量汇聚到练习者的内心里,使整个过程既自然又随机应变,同时保证每一个姿态都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无论是静止还是移动,都能显现出威猛或灵活之美。
2·骨——劲骨内敛。当思念沉稳,当感觉清晰,那么可以把这个力量收敛到骨骼里,从而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力量。但这种力量需要时间来积累,最终形成坚不可摧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