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拳,源自后唐、北宋时期的道家隐士陈博。陈博以字图南,被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故后人称之为“陈希夷”。据说,陈希夷在西岳华山云台观中研读经史、练习六合八法拳,以此强身健体并延年益寿,甚至活到百岁。
继承者之一是河南鹿邑县的李东风,他将这套拳术传给关杰和刘钧声等人。此外,还有宋元通也精通此拳,其弟子包括园融、刘崐、李梨、张学礼和张继善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门拳术逐渐流传至燕豫川陕一带。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由直隶(河北)昌平黄花镇的人物陈光第学习于李东风的再传弟子达远和李静然,并从李蝉道人处学习心意神功,最终集大成。这段期间,又有杨景群根据八法变化创立了名为“先天十二势”的医病导气方法,其弟子包括杜发魁和阎国兴。
到了光绪年间,辽宁铁城岭的吴翼翠拜师于阎国兴精习八法,然后又向陈光第学习心意八法。尽管两位师傅都教授同一门技艺,但其教诲却各具特色。吴翼翠将这两种不同风格融会贯通,使得他所传授的技艺更加完美无瑕。
由于八法拳被视作内家武术中的精华,它历代师徒相传,都有一致的情感,即非英豪无私惠贤者不传。因此,在千余年的时间里,只有少数人才了解到这一秘密技术。不过,一直到吴翼翠先生公开教学,此技才开始流布全国各地。
吴翼翠所传授的人物包括梁子鹏与陈亦人,他们分别在广州与其他地区进行公开教学。此外,从梁子鹏那里学到的还有曾根、欧荣具以及潘炎流,而广西也有周树生的弟子们接受过训练。
解释
八法拳是一种内家武术,它注重以心意神气为主导,将心意作为动作前导,因此它又被称为“心意八法拳”。这一点体现了五个核心原则:体合于心 意合予气 气合于神 神合于动 动合于空,以及何谓每一个原则具体代表的是什么含义,以及何谓每一个指的是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体”代表身体,“骨”代表骨骼,“劲”代表力量或能量。“行气集神”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来集中精神,以达到提高身躯灵活性并增加力量的一种方式。而另一方面,“骨一一骨劲内敛”则意味着通过沉稳的心态来收敛自己的内部力量,让肌肉紧实而不松弛,同时保持柔韧性。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节需要进一步探讨才能完全理解这个复杂而深奥的艺术形式。但总结来说,这些基本原则对于掌握这种高级技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一套指导我们如何有效地使用我们的身体来执行各种不同的打击手势或防御姿态。
2024-12-15
2024-12-15
2024-12-15
2024-12-15
2024-12-15
2024-12-15
2024-12-17
2024-12-14
2024-12-20
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