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就强调每一个动作都要依靠腰带。无论是向大师求教还是阅读有关太极拳的书籍,都强调腰带的重要性。但经过五年的练习,我发现这些理论并没有清晰地解释出来,很多人即使练了多年,也无法掌握正确的技巧,有时甚至会受伤。
在学习太极拳中的身法时,我们需要明确部位,以裆为中心,上半身包括胸、肩、头;下半身包括跨、膝、脚。上半身扭动时,应以腰带肩,肩带臂。而下半身扭动时,则以胯带膝,膝带脚。但当上下同时移动时,就不那么简单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腰和胯应该分离,即胯不随着腰转动,而是独立于之。例如,在杨式拳中的云手,上半身通过腰带与肩相连,而下面的胯则不能随着腰一起转动。在太极拳中,不用力并不意味着没有力量。如果胯随着腰一起转,那么根部就会移动,从而影响整体姿势。此时,即便留心调整,只要胯和膝稍微扭动,一定会导致双脚跟随而摆动,使得难以达到标准的平行并步。这种时候,我们需要让胯从右向左横向拉动,当重心落在左脚上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扭动,只有腰轻松地向左扭,同时保持自然舒适的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让胯成为方向盘,让它扭動全身上下的方向也会跟隨轉動。例如,在杨式拳中的搂膝拗步和野马分鬃上步过程中,如果只是让腰转,而不是让胯一起转,那么后腿就很难被提起,要等到胸肩头完全转过90度才能提起后腿,并且前脚外摆角度也超过45度,这样一来,当形成弓步的时候,还不得不将额外摆出的脚重新调整到舒适的地位。但如果我们能顺利旋转整个身体,就可以轻松地提起后腿,每一步都是由正確運用后的“帶”所導致。这就是太极拳阴阳学说的道理,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对立统一。
总之,无论何种套路,它们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在日常练习中不仅仅使用身体,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悟,就能够越来越清晰地做好每个行动,也越来越深入理解太极拳的心理原理和技术细节。这虽然还远未达到“阶及神明”的境界,但至少是在不断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