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详述了动作速度,指出太极拳动作如“等速运动”,由等距点组成,如虚线。太极弧形以点为序,展现缓慢均匀的特性。但其目的不仅在于此,更要用力于“点”上。外观是“线”,但遵循的是不间断的“点”。这些“点”包括起、落及延续中的定位,顺逆往复,无始无终。弧形形成特定形态,由点的组合而来。太极拳要求既不可多动也不可少动,更不可随意移动,每一动势都需落实到“点”上去,不多也不少,也不能脱离任何一个“点”。这样才能使得弧形保持完整和平衡,从而达到放长身肢、舒展开放的状态。
每一步骤若非明确弧形之所在,便无法进行纯粹练习。而每一步骤都以寻找空间中的某个具体位置作为攻击或防御思维。这就是所谓的通过寻求某个空间上的某个具体位置来表达攻防含义。在这个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都必须依据与之相应的、“按序”的步骤进行,以求得准确性和合理性。
从内在角度看,完成弧形运动最重要的是传送劲源和劲力,以表现一种意境和神韵。在积蓄劲力的过程中,在意念作用下必然引发内气、内劲循行并汇聚成劲力,这些成为太极弧形引导下的内在流程的一部分,因此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情节贯穿。
为了练就高水平,要实现神与体兼备,外界与内部一致。此意义上的两者一致,即是外界空间中的每一点与内部循环的一般重合,是一种境界也是威严。如果说,“挨着何处何处击。”这就是两个重合时产生的一种无比力量,可以随时发挥出击,对所有方向都是强大的挑战者。而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要求每一次行动都不多也不少,也不会偏离任何一个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完美无缺且充满弹性的圆圈,从而能随时爆发出威力。
练习太极拳获得效果,同时实现内部与外部相互融合,最终目标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找到共同融合,这通常涉及至少两种影响:首先,使整个手臂或身体呈现圆润一气;其次促进内气或潜能沿经络运行并对穴位产生影响。
理论指出:“根基设立脚底,发挥膝盖,让腰脊掌控,一手舞弄指尖。”这种缠绕运动使能量贯穿四端。在练习套路期间,我们必须保证流畅传递并完整地使用力量,并且必须在太極運動空間點與內氣/內勁運行點接觸時尋求兩點結合,這樣才會達到動作連續無斷並維持整體平衡狀態,而這種結束則最終顯現在手指末端以及四個梢端(即兩點結合同於四梢),只有這樣可以實現動作完整、一氣化為壽生命靈。
當進行捋式時,因為從腰脊旋轉帶動雙臂同時產生橫向與縱向力量,所以內氣/內勁從丹田發射出去經過三個節節後抵達雙手劳宫穴再經過三個節節後抵達雙足涌泉穴,這樣通過十二條主要經絡交織運行對各個穴位施加摩擦衝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正是因為兩點結合作用導致感受到明顯的活力感覺,並因此推出了練習者的最佳健身效果之一。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