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因年迈辞去肃王府护院总管职务,被高徒程廷华请至眼镜作坊居住养老。地址位于北京崇文门外花儿市火神庙院内。多名八卦掌爱好者前来求学,其中包括形意拳出身的刘德宽、刘凤春,他们是形意拳大师刘奇兰的高徒。1882年董海川逝世后,程廷华在原地开设武场,专授“游身八卦连环掌”,并收徒不分贵贱,只要品行端正即可学习。
一日,两位武林高手李存义和张占魁与程廷华切磋武艺,他们都是刘奇兰的高徒,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并开始学习程派八卦掌。在程廷华去世后,其次子程有信回家继续学习,并前往南小营村找师叔李存义学习形意拳。张占魁也授课,他最著名的弟子韩慕侠曾打败康泰尔,一举成名。
河北形意拳和程派“游身八卦连环掌”风格截然不同,但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因而被称为“形意、八卦不分家”。然而,这种说法忽略了两者的主要差异:河北形意拳以明快严密、沉实稳健著称,而游身八卦连环掌则以发力完整、舒展大方见长。此外,它们在用法上也有所不同:进攻时应闪躲,然后反击(形意拳),而以防守转化为进攻(八卦掌)。
在20世纪初,由于两人均逝世,有志之士如刘德宽和刘凤春成立了“河北武术馆”,编写了《八卦64手》,而李存义和张占魁则合编了一本《 八 卦 64 掌》。这两部作品结合了步法与走直趟,同时保留了各自独特的手段,现在仍有人采用这种练习方式。
现代有些练习者尝试将步法改为更紧凑的形式,如采纳三体式标准姿势。这是一种新的练习方法。而在武林中,也有一句谚语:“形意拳的手快,八卦情腿快。”如果能将这两个系统融合,将可能产生一种全新的流派。
今天,不少爱好者既研究程序亦兼习另一门,这样做可以让主项风格更加纯粹,在实际应用中也能灵活应对,使得胜算增加。不过,在选择和学习时,最重要的是首先选定一门作为主项,然后再附加另一门,以免影响到自己的主要技巧传承,从而保持传统风格,同时也提高实战能力。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1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1
2025-03-23
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