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所披露的太极拳架锻炼方法,均是已故太极拳家陆恒昌老师所授。陆老师是田兆麟老师的高足,而田兆麟老师是少侯和杨澄甫的高足。近代著名太极拳高手中的佼佼者。本人于1980年至1985年在上海工作期间,认识陆老师,承陆老师将太极拳架的正确锻炼方法倾囊相授,本人得此法后功夫大进。但陆老师不幸于1985年间得病去世。为纪念陆老师,特将其所授太極拳架的锻炼方法撰写成文,以传于世。至於文中分五個階段的練習,以及推手的體會,乃是本人多年來練習和授徒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一)如果要练成一名太極拳家,那就不那么容易了。已故太極拳名家楊澄甫曾說過:“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明師的指導,2、刻苦的心力學習,3、較高的心智悟性。”所謂“明師”者,並非“名師”,因為“名師”中確有一些是靠自己吹牛和別人捧出來的,其實功夫平平卻好吹牛,有些甚至沒有弄清到底怎麼回事,就自欺欺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怎么成呢?
(二)要正確掌握 太極 拳架 的鍛煉方法,一定要分階段進行,可以根據筆者的體會,用物品進行鍛煉。在一個寧靜的小院子裡,我們可以選擇一塊寬廣且地面平坦的大石板或是一片草坪,這樣可以讓我們自由地移動,不受限制。此外,可以選擇一些有適當重量但又能夠自由運動的地球或水瓶等物品,這樣可以增加訓練時的一些挑戰性。
第一階段是在這個地方學會基本姿勢和動作,每一次行進都應該保持腰背挺直,上身輕盈而穩固,用兩臂帶動全身運動。我們還需要注意不要用肩膀扭曲,也不能使上肢隨意摆动,而应该通过脚底蹬劲带动整个人体运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它奠定了整个训练过程中的基础。
第二階段开始关注脚力的运用,将每一个步伐转化为一种力量输出,让每一步都充满活力,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身体与地面的连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位置和方向。此时,我们还需要继续保持正确姿势,并尽可能提高脚部对地面的接触面积,以增强稳定性。
第三階段进入到发劲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内力的效果,使得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并且优雅。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耐心与毅力的过程,因为只有不断实践才能逐渐掌握这种内劲运用的技巧。
第四阶级则涉及到试劲环节,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尝试使用刚柔相济的手法来测试自己的内外勁是否协调无误,同时也会更加深入理解如何有效利用自己的内勁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对手。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这一步骤,那么我们就已经迈向了一条通往成为真正武术家的道路。
最后,在第五阶级,即求虚静阶段,我们将所有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无论是在打坐还是移动时,都要让意念成为主导,让身体自动做出最佳反应。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但也是达到最高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在这个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形神兼备”的境界。
(三)推手同样要求分几个不同的层次进行训练。当我们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开始实践推手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碰撞都是为了磨合彼此之间的情感互补和理想共鸣,无论对方采取何种方式,只要我能顺应他们,最终总能找到胜利之门。而这,就是我几十年的修炼经验积累而来的秘诀,也是我愿意分享给你的宝贵财富。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