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已故太极拳大师陆恒昌先生之际,本人决定将其传授给我的太极拳架锻炼方法撰写成文,以便传承下去。以下是本人多年来总结出来的五个阶段的练习和推手体会。
首先,如果你只是为了锻炼身体、陶冶性情而学习太极拳,那么这样的太极拳并不困难就可以学会,只要姿势正确,动作协调优美即可。但如果你想练成一名真正的太极拳家,那就不那么容易了。根据杨澄甫先生的话:“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明师的指导,2、刻苦的锻炼,3、较高的悟性。”所谓“明师”,并非“名师”,因为有些名师可能只懂得吹牛,并没有真正深入研究过理论或自己也没有实践过。而所谓“悟性”,就是指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
要练成一名真正的太極拳家,你需要通过走步与推手两种方式来进行训练,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走步是为了锻炼推手,而推手则是对走步的一种应用。在进行正确掌握 太極拳架 锻炼方法时,我们需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会各式各样的打法,并且确保姿势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虚领顶劲,下颚微收,以及沉肩垂肘等基本姿势。此外,还需确保身体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均由胯根带动,不允许扭腰扭肩或上身歪斜。
第二阶段,则更注重于将劲沉至脚底,使得每一次胯部前进或后退都能产生足够大的力量,同时保证动作缓慢均匀,上下相随,上身轻灵。
第三阶段,则进一步强调发劲。当定势即将完成时,要用蹬腿力使全身向前坐,同时头顶百会穴微微上顶,尾闾前送等动作以达到内外合一。
第四阶段,即试劲,每当第三阶段训练到一定程度,就要让有经验的大师对每一个动作进行试验,看是否能够准确地运用内劲和发放功夫,同时检查是否能够直达对方双足使其跳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也非常艰难复杂的一环,因为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全凭老师丰富经验细心体察以及自身悟性。
最后第五阶段,即求虚静,就是实中求虚,让意念代替实际行动,用逐渐加强意念想象代替真实蹬脚拧脚运劲发劍,最终完全依赖于意念,一片神行。这就是实中求虚,在运动中专心致志,无心外驰而达到宁静状态,这就是动中求静。
同时,对于推手也是如此,从单独的手臂接触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双臂互换位置,再到四正(掤捋挤按)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变化,以此不断提升粘沾连随不丢不顶等技巧,为日后的竞技性的实战打好基础。此时才可以进入自由推手与各种特殊技巧,如吴式十三法及活步、大捋等更加复杂的情况下的训练。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