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力功力劲力的实践与技巧探究 - 李万斌谈罗名花及李小龙功夫教学视频的应用于日常物品训练

一、力,指的是力量和能量,是动物肌肉性能的大小和强度,也是构成技击运动最根本要素。力分为直力、横力、虚力和实力的不同类型,直力显露于外,横力隐藏于内,虚力的特点是刚猛而有劲,而实力的特点则是柔软而有威。对于未受过训练的人来说,他们的力量通常是直接且粗暴,不具备灵活性和突然爆发的能力。而经过训练的太极拳家所掌握的是一种圆润实体沉重、具有弹性爆发性的整体内功,这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后取得的无比威力的劲。

在技击运动中,内劲力量来源于后足蹬地反作用推动身体,同时利用整体运动产生的大量惯性力量来攻击对手。在这种瞬间蹬地释放内力的过程中,一般会将腰部往下靠,使前腿膑骨向前指,并以迅速的一脚踩向地下,就像是探寻地下一样,同时内部呼吸迅速下沉压缩横膈膜,使腹腔突然膨胀(肚皮绷紧),就像一块大石头落入水中使水溅起高潮,小腹突然震动(腰部用力),伴随着或哼或哈或咳的声音(当打向上时口发出“哼”音;当打向下时口发出“哈”音;当打远时口发出“咳”音)。在释放内力的同时精神要集中到远方,而且追求真实感,以此诱导周身精神激发。这就是所谓的情势如龙驹扭丝缰之势,如同山谷应声一起撞击。这种方法是在保持全身放松并且不丢失劲的情况下,就像压缩后的弹簧蓄存待发,当触及敌人,全身骤然紧张,从而自然产生惊人的劲。

二、功力通常称为自身原有的力量,即本质。一种先天赋予的能力,其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大小方向以及作用点,这种本质难以实现灵活变化,因此在攻防效果上其作用有限。为了获取最佳技击效率,在实际战斗中太极拳强调控制自己的方向与作用点,同时基于松柔基础加强内部能量训练。当这一种内部能量被释放出来,它既可以快又可以慢,无论空间路径长短动作大小都可产生整合了所有潜能的一致威胁,又能够通过特殊技能达到无穷尽样的威慑效果。这类通过专门武艺素质训练获得特异性的权利,被武术家称作内气中的“功”,这是一种具有技术功能的潜能同时也是衡量武艺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超凡卓绝的这个才能便能够实现以柔克刚,以巧破千斤等多项奇效。

三、势法简单来说就是协调移动中的时间积累与空间运用的结果。在推手游戏中,“势法”代表了一种既灵活又集中且自如流畅的地形弹性。这要求不仅重视肌肉收缩紧张,还需要重视感觉敏捷及反应速度,并且强调正确运用技术以及有效发挥肌群合作。此外太极拳中的推手技巧与其他战术不同,它们更注重延长黏附状态下的活动时间,使得对方失去平衡导致加速移动,但不会伤害他们,这正是太极拳推手独到的特色之一。

四、关于技巧的问题,在太极拳推手对抗场景里一切操作都离不开两者的结合:“工”与“巧”。表面看起来似乎相反,但实际上它们互相依赖,没有孤立存在。“工”的表现出生理素养,“巧”的表现出学习习得来的方法。生理素养虽然可以通过习练增加但由于不同的个体条件必然带来差异。而方法则通过科学锻炼可获益匪浅。如果我们回顾古代武林的话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一工降十会”,也有人说:“一巧破千斤”。这些都是对事物双面的分析应该进行辩证理解。大致来说,“工”、“巧”的组合每个人身上总会因体质学识不同而各有其别。如果你拥有大的生理素养却缺乏精细策略,那么你的优势可能无法展现;如果你拥有精妙策略却没有坚固根基,那么即使你努力也难以胜任。但如果双方均衡,则必定成为平局。

古人们谈射箭有一句名言:“至尔者,其至尔,非尔之非。”意思是不管怎样使用箭射靶子,只有配合了精确策略才能准确命中靶心。这提醒我们注意精妙策略。而另一句名言也有它深刻含义:“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意即尽管巨大的力量能够射出,但是到了最后只不过穿透薄纱衣裳什么也不剩,这说明即使再大的勇气也必须依赖智慧支持才不会空耗。在这里还让我们认识到勇气必要但是不足够单独支撑关键决战所需。

因此,“工靠操练 法靠实践”,这是学艺原则也是学习过程。任何一种武艺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准备良好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应用变化多端的手段。

标签: 现在还有武林门派吗洋气的帮派名字古风雅致的帮派宣言武侠门派独特四字古风帮派名字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