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武术界,武贵卿先生与张玉师伯的搭档太极推手曾经风靡一时。他们高矮参差、刚柔相济的身影,以及变化无穷的手法和宏大精巧的劲道,不仅展现了老一辈武术家的精湛技艺,也是当时中国功夫实力的象征。继承着武贵卿先生的传统,吴明德和王采生师兄在1965年的上海市推手比赛中同获冠军和亚军,这一成就震惊全场,也是对老师严谨教学结果的一种肯定。
如今,我们这对双胞胎兄弟,以其相似的容貌和多变的手法,在各种武术场所表演推手深受欢迎,成为另一道风景线。回望往昔,老师仍旧活跃于我们身边,一招一式地传授着推手之道······。
老师教授的是杨式太极推手,全面的注重基本功,同时兼顾四正、採、例、肘、靠等多种手法,有一定烈度。变化丰富听劲微细引劲细腻粘连相随不丢不顶。连接多样流畅换手实用多变攻守兼备注重虚实训练内容丰富步伐规整架形中正对抗性强绵绵不断发劲宏大鼓荡劲充沛真正继承了杨澄甫和武汇川的传统。
武贵卿先生的太极推手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揉面粉精神:通过大量练习使力道更加坚韧有力。
——如不倒翁般柔顺:无滞点,无呆点,无接节死点,只有坚实基座。
——粘连相随特征:在不丢不顶基础上更进一步,没有过也没有不到。
——如行云流水般绵密不断:意劲相连,是运动反应中的反应能力。
——四两拨千斤巧劲:不是简单的轻重,而是在千斤之上施以四两,是战机捕捉与应变能力。
——听劍喂劑引吸发结: 根据对方动作调整自己的动作,以达到条件反射状态,并辅助对方错误判断,从而主导交锋局势。
这些理念融合了“千年鼓荡”、“无为及有为”以及“形意神一致”的高端修为,使得太极拳理论与实践得到丰富发展。同时,它们也是真正在乎自然、谦虚但又不失尊严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如同太极大师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而此外,还有一首关于太极推手的小曲子:
棚履挤按须认真,
粘连相随不丢顶;
左顾右盼虚实分,
牵动四两拨千斤;
2025-02-28
2025-03-08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