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的实践中,开合不仅仅是气的流动,更是意识的深化。在站桩这一基本姿势中,命门被视为气之中心,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往往更习惯于用眼睛来定位,这导致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真正地将意识置于腰部命门之上,而不是仅仅“看”着它?
《十三势歌》中的话语提醒我们:“命意源头在腰隙”,这意味着我们的意识应该与腰部命门相联系。但当我们闭上眼睛并尝试通过感觉来寻找这个点时,我们发现自己仍然无法摆脱视觉的束缚。这样一来,“命意源头在腰隙”的理念就变成了“命意源头看腰隙”。
要实现整体感受和运动,我们必须使气和意识融合,使它们以命门为中心,向顶、脚、手及全身扩散。这要求我们从“看”到“在”,即从外部观察转向内部体验,从而打破三维空间的限制。
通过长时间的蹲墙和站桩练习,我有了两个重要洞见:第一,要想聚集周身气至腰部命门,就需要创造一个能够感知到的焦点——一个能让我明确目标的地方。第二,在处理事物时,要注意重大局轻小部,即把握大局,同时对待细节也不能忽视。
例如,当站桩时如果感到脚疼,如果只注重脚本,则疼痛会加剧;但如果将注意力集中于整体,与全身结合,则疼痛会减轻;而当意识与身体内外气流相结合时,那些微小的问题似乎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综上所述,改变我们的参照系对于提升个人实践效果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我们才能超越狭窄范围内的人类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全面发展。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