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所以能得,以静为本。太极拳的精髓在于这一点,区别于其他拳种的关键正是“静”。这个“道”含义宽广,涵盖了清与浊、静与动这两个对立面的两方面。在其中,“清静”是根本,“浊动”是流转。“清”乃“浊”的根源,“静”乃“动”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在养生还是技击中,都必须以“清静”为基,这样拳道才能融合天人,一同寿终。古人云:“无劳尔形,无摇而精,归心静默,可以长生。”生命之根本,在此道中寻找。
太极拳各门派都非常重视这个“静”。赵堡太极拳第八代宗师和兆元在《耍拳解》中提到,练功需达到“轻灵自然,中正平圆”。所谓的轻灵自然,其前提便是要有“清静”,只有这样才能轻灵自然,也才能体现出松软柔活,这是一定的规律。在整个身形运转上,与人交手较技时,要从一开始就保持着一种如三尺罗衣挂树枝上的风吹飘荡般的轻灵自然。但要做到这样的极致却并非易事。
我们习练太极拳,要以此为基础,将其内化于心。只有在这种深层次的沉淀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那被称作阴阳精合、太极中的辩证运动,即所谓的阴阳相生的过程:动归于静,而不失其刚健有力的同时,又能始终保持宁稳平衡。这就是武学中的最高境界——心自守而物自守,不必借助外力。
老师们常用比喻来强调这一点,比如说百会悬,是指头顶中央百会穴位的一种状态,就像是一个吊着陀螺的大直线,只要陀螺尖端对准了下方会阴穴,那么就是既稳固又活泼,如同车轮一样顺畅地旋转。这意味着身体各部分需要协调一致,每一个部位都像是车轮上的齿轮一般紧密配合,从而实现整体性的完美统一。
杨吴两家太极也特别注重这种立身中的重要性,他们要求学生在练习时放置一个大碗,上面装满少许水,以确保不会洒落。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程度,那么即使身体微微晃动,也不会影响到水面不波澜,这样的状态,就是真正达到了武术家的境界——既坚定又敏捷,如同行走江湖一般游刃有余。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