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所以得以成立,正是因为静的力量。“静”在太极拳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区分了太极拳与其他武术形式的根本之处。在这个概念中,“清”和“浊”,以及“静”和“动”之间存在着天然对立的关系。其中,“清静”是本质,“浊动”则是其流转。由于清是浊的源头,而静是动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在养生还是技击方面,都必须以清静为基石。这意味着拳法与自然融合,人与天地和谐一致,从而实现长寿。古代智者云:“无劳于形,无摇而精,归心于静默,可以长生。”这段话中的秘诀就在于保持身心的清净状态,以此作为根本。
每个太极拳门派都非常重视这一点——赵堡太极拳第八代宗师和兆元在《耍拳解》中提到,要使练功更加轻灵自然,就必须达到一种“中正平圆”的境界。而这种轻灵自然,其前提就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当身体运转时,就像三尺罗衣挂在树上,在风中飘荡一样轻盈自如。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在交手较技时,我们需要从容不迫,即便面对敌人的攻击,也要保持冷靜,像一个水面的波纹一样平稳无波。
大道因静而得。习练太极拳时,我们必须以清净为本,只有在宁静之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份轻灵自然中的动态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活动追随物象运动,而物象运动又回归心理活动,这种阴阳两者的结合,便形成了我们内心世界中的那片永恒不变的大道。
前辈们提出的“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实际上也是王宗岳《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说的“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赵堡太极拳谱中的“我等百会悬”,其实也是王宗岳所说的“顶头悬”。
百会悬,是什么?百会穴位于人体最顶端,与针灸学密切相关,是督脉的一个重要穴位,是诸阳聚集的地方。在习练太极拳时,我们特别强调百会悬,使其始终遥对会阴穴呈直线,并且要求腰部正确挺拔,让整个身体成为一张弓,其中百会穴相当于弓尖,而尾闾骨略微前抄,为的是让这张弓始终维持一种紧绷状态,使百会与会阴形成一条直线连接。
这样做可以促进气息贴近脊背,并使劲力产生由脊椎发出的效果,这些都是通过实践逐渐达到的层次。如果将整个身体比作五根弓,那么第一根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及尾椎构成的一根完整链条。
关于如何理解"百會懸",老师用了一番形象来说明。他说:就像是把一个陀螺吊在空中,如果它尖端指向下方就会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同车轮旋转一般活跃。但杨吴两家传统皆强调立身中心正,他们甚至要求学生在地盘中央放置一个碗里装满少许水,不让水洒出。我认为这种学习方法也有其可取之处,但关键是在使用这个方法时,要确保它能够促使习练者达到那种平衡状态。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7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7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