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源自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创立,至今已有大约130年的历史。武禹襄,以其对武术的热爱和深厚的研究成果,将杨式老架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融会贯通,创编出了独具特色的武式太极拳。此外,他还得到了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的启发,并结合自身的练习体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在传承过程中,武氏一派太极拳被其甥李亦畬接收后,又被同乡郝为真继承。尽管这两位传承者都是官绅出身,但他们并未将这门艺术作为职业,而是以文人自居,自娱自研,因此“武氏拳郝家传”便成为这一流派的一个别称。郝为真继续沿着原有的路线,在技艺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提升,使得这门流派更加精湛。
武氏太极拳以其紧凑而舒缓的手法、正当安舒的身法以及柔化见长而知名,它要求练习者在没有长期训练的情况下,就难以掌握其中奥秘。在技术上,它强调走内劲,不露外形,以意行气,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力量与自然之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
此外,这种艺术形式还包括了五大流派之一汉族传统太極功中的理法原理,其特点是在于求取“内形”,通过意念控制气息,从而达到三者(精、气、神)合一。而在实际应用中,则主要依靠敌方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打击方式,即借力打人,用变幻莫测的情绪来支配身体运动,最终实现不让对方制胜,同时自己也能保持主动权。
总结来说,武式(或称为干枝老梅)小巧紧凑且朴实无华,是一种适合文人的健身活动,也是一种防身修身兼备的高级艺术形式。它讲究内外三合,无论进退都需有所折叠,一步一步地书写出如诗如画般严格规律的手脚动作,以及不重招数但注重接劲打劲的心法。在与他人的交手中,更显得轻松从容,不失为一门高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