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源自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创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武禹襄,以其对武术的热爱和深厚的造诣,将杨式老架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相结合,并通过研究《太极拳谱》与实践,不断完善,最终创出了独具特色的武式太极拳。
他将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写成了一系列著作,这些著作简洁而精要,没有多余的言辞。他没有把这门艺术当作职业,而是传授给了他的甥李亦畬,以及同乡郝为真。因此,武氏一派的太极拳又被称为“郝家小架太极拳”。
这门风格紧凑、动作舒缓、身法中正安舒、柔化见长的太極拳,其步法灵活多变,同时外收内放法度森严,手法简洁但含蓄诡异。不经长期练习难以揭开其中奥秘。
作为汉族传统五大流派之一,武氏太極拳注重求得内形,即“以求太極(内形)为主”,走内劲,用意行气,让练者达到精气神三者合一。在战斗中,“因敌变化、借力打人”,通过意气变换支配外形运动,使之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以实现人的主动,而非被动受制于人。
后来,这套特有的方针在杨式和赵堡基础上再次创新,被称为 武式 太極拳,是适合文人的体操,也有人称之为干枝老梅或朴实无华的手段。它要求双手各管半个身子,不逾越边界,对进退有所折叠,依靠潜藏中的气势支配身体行动,每一步都像书写字迹一样遵守规则。当交手时,它并不追求复杂招数,而是注重接应对方力量并回击。这便是武氏 太極拳独有的技巧与魅力。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